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胴丸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胴丸(日語:どうまる,胴丸)是日本的一種鎧甲,日本古代安土桃山時代之前的室町時代~南北朝時代與戰國時代,主要鎧甲以胴丸、腹卷為主,防具較輕,防禦力有所加強,適合徒步戰。『胴丸』與『腹卷』的樣式相近,最簡易的分別是,『胴丸』為側開式(於右側綁繩固定),『腹卷』為背開式,(於背後綁繩固定,多會增掛一塊『臆病板』)。 『胴丸』為日本古代甲冑樣式之一,後加『具足』即表示此物應為當世具足而具足乃指的是全身盔甲的意思,『胴丸』的名稱通常以製作的甲片樣式顏色其形狀及連結甲片的絲繩顏色來取其『胴丸』的名稱[1]

簡介

初始胴丸是沒有袖甲和胸前那兩塊「栴檀板」、「鳩尾板」的變形的。它主要由系肩的押付和高紐、主體胸板和身甲,以及腰下草摺和菱縫板所組成的,引合在左肋,比大鎧要簡單很多。

以前,經常會把胴丸和腹卷尤其是上腹卷搞混,其實它們最主要的區別,就是胴丸在左側束扎,而腹卷是在背後結紐的。胴丸的甲片數量是有規定的,一般為前立舉二段、後立舉三段、長側四段、草摺八間四段。

在平安時代的繪畫中可以看到穿着胴丸的武士的形象:頭戴無前立的星兜或者烏帽子,身着胴丸,腕上是粗糙的片籠手,光腿無褲套脛巾,赤足。所有這種形象的,都是騎馬武士的郎從,也就是後來的足輕階級[2]

用處

胴丸剛出現的時候,為、皮質地的輕武裝,裸足的下級武士專用,多為粗製濫造的產品。到了鎌倉時代,部分上級武士也為了追求輕便而使用胴丸,當然,他們的裝備是和普通卒子不同的:鍬形前立星兜,精緻的胴丸,有袖甲,皮籠手,着臑當和皮沓——最重要的是,他們騎

南北朝時代,胴丸終於上升為重武裝,並且在上級武士中逐漸流行開來。因為新時代的戰鬥模式,已經從舊的以騎射為主體,變成在複雜的地形中大規模集團接近戰為主體。因此,胴丸變成了騎乘和步戰兩用的重要甲式。

視頻

胴丸 相關視頻

(15)日本南北朝時代
日本戰國時代,武田信玄大戰織田信長,兩個村子的戰爭!

參考文獻

  1. 日本胴丸鎧玩的其實是心理戰 ,新浪博客,2017-07-20
  2. 日本盔甲中胴丸的歷史發展 ,百兵齋,2014-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