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聚天下者猶的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聚天下者猶的》選自元末明初劉基創作的筆記--《郁離子》第六卷。

《郁離子》是寓言體散文故事集,在中國思想史上和文學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元末亂世,劉伯溫隱居青田,總結自己的思想和對社會、人生的見解,創作了《郁離子》。「郁離子」是劉伯溫的托稱[1]。《郁離子》包羅萬象,囊括古今,闡明了劉伯溫的政治理想、哲學觀點、處世態度和治世的謀略等。劉伯溫認為,如果按照書中的正確主張去做,就一定能達到文明之治的目標。

原文

郁離子曰:「赴壑,赴林,蠅赴臭,不驅而自至者也,而奚以召之哉?利者,眾之所逐;名者,眾之所爭;而德者,眾之所歸也。是皆足以聚天下者也。故聚天下者其猶的乎。夫的也者,眾矢之所射,眾志之所集也。堯、舜以仁義為的,而天下之善聚焉。收天下之所爭逐者,為之均之,不使其爭逐也;及其至也,九州來同,四夷鄉風,穆穆雍雍,以入於其的之中。桀紂以淫慾為的,而天下之不善聚焉。收天下之所爭逐者,私諸其人;及其窮也,諸侯百姓相與操弓注矢,的其躬而射之。是故不能仁義而為天下的者,禍也。故秦之未帝也,天下莫強焉,及其吞六國而一位號,不過再世,匹夫呼而與之爭,天下並起和之,莫不以秦為辭者,的所在也。陳涉先起而先亡,以其先自主以為秦兵之的也。故曰不為事先動而輒隨者,不為的而已矣。昔者秦攻韓上黨,上黨之守馮亭以上黨歸於趙,趙人受之,是以有長平之敗,趙國幾亡。夫秦之所欲取者,上黨也,兵之所加不選其埋與趙也,惟上黨之所在耳。介山之草木何罪而焚乎?之推之所在也。是故辭禍有道。辭其的而已矣。」

譯文

郁離子說:「水奔溝壑,鳥人密林,蠅投臭物,不用驅趕而它們自己就會去的,而怎麼不用召集呢?有利的事,眾人都去追逐;有名的事,眾人都去爭取;而有德的事,眾人都趙向於它啊。這些都是足以聚集天下的事啊。所以能聚集天下人的事,就好像是箭靶的中心一樣。箭靶的中心,是被眾矢所射,眾心所歸的目標。堯、舜把仁義當作目標,而天下的好事就聚集在那裡。懼天下所爭逐的好事,給他們均分開,不使他們爭逐;等那個時候到來了,九州都來會集,四方聞風仰慕,穆穆雍雍,就被吸引到那目標(仁義)之中。桀、紂把淫慾當作目標,而天下邪惡的事就聚集在那裡。收集天下人所爭逐的利益,私分給那些人;等到窮盡了,諸侯百姓就爭相操弓射矢,向那箭靶中心處的上下輻射去。所以不能把仁義作為天下目標的人,是天下之禍。因此秦還沒有稱帝時,天下沒有比它強大的了,到它吞併了六國並即位稱帝時沒有超過兩世,天下百姓就吶喊而起同它爭奪天下,天下人群起響應,無人不把秦國當做譴責的對象,因為秦是天下的目標。陳涉首先起兵而又先亡,這是因為他首先自稱為王而又秦兵做攻擊的目標了。所以說不做事變的先行者而總當隨行者,是為了不當眾矢之的罷了。從前秦國攻打韓國的上黨,上黨的守將馮亭把上黨歸給趙國,趙國接受了它,所以趙國有長平之戰的失敗,趙國幾乎被滅亡。秦國所想要奪取的是上黨,軍隊所施加的壓力不是選擇韓與趙,只是選擇上黨所在的國家罷了。介山上的草木有什麼罪卻遭焚燒?因為那裡是晉國介之推的隱居地方。所以消除災禍的辦法,只是不當眾矢之的而已。」

評語

要取得事業的成功,就必須樹立正確的奮鬥目標,順民心,合民意,就會引萬民群起響應,達到預期效果。如果策略不當,就會成為眾矢之的,自取滅亡。

作品評價

《郁離子》的寓言體風格可謂「牢籠萬匯,洞釋群疑,辨博奇詭,巧於比喻,而不失乎正。」在這點上頗得莊子精髓[2]。即汪洋恣肆、想象奇幻、文辭富麗、氣勢磅礴、感染力強。更為重要的是,《郁離子》還吸收改編了一些《莊子》的寓言來就事論理。

視頻

聚天下者猶的 相關視頻

來聽劉伯溫《郁離子》中「道士救虎」的故事!漲知識
陳勝華轉述<郁離子>新書發布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