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耕樂堂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耕樂堂,位於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同里鎮西上元街陸家埭北首。建於明正統年間(1436年到1449年)。占地約六畝四分。初建五進五十二間,現尚存三進四十一間。園內有一荷花池,並植有白皮松金桂、銀桂等古樹。耕樂堂於1981年列為省際太湖風景區同里八景之一,1986年7月列為吳江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002年10月,列為第五批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2013年,列入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

歷史

耕樂堂為明代處士朱祥所建,因其號耕樂,故名為「耕樂堂」。朱祥卒後,耕樂堂數度易主,迭經興廢,於清乾隆三年(1738)及咸豐年間(1851—1861)在保留初建時建築風格基礎上重修。1998年6月至2001年9月,當地政府對耕樂堂進行了全面修繕。

園林布局

耕樂堂為前宅後園結構,系典型明清風格建築。以備弄為東西分界線,北路前半部分建有門廳、正廳等,後半部分連通南路,構成一個花園。花園由迴廊與備弄相接,園內有一荷花池。池南鴛鴦廳原為四面廳,四周以迴廊相饒,其屋頂前後各一個軒廊,以鶴勝三彎椽相接,中間用大坡隔開,給人以層次分明之感,體現了明代建築特點。鴛鴦廳南建有「三友亭」,植有松、竹、梅等植物。鴛鴦廳北側進「藏曲」月洞門,為一天井,東壁築有一座黃石假山,西面是燕翼樓。池北岸是環秀閣,通過走廊與古松軒相通,通過天橋與東側的墨香閣相接。

陳設

耕樂堂廊壁上陳列有石刻,堂樓內展根雕作品九大件。

建築特點

荷池南面有鴛鴦廳,面闊三間,窗明几淨,與環秀閣隔池相望,一高一底遙為對景。出庭院,過三曲小橋,便來到清秀典雅的環秀閣。環秀閣跨水而築,造型別致。從環秀閣繞假山輾轉而下,便是桂花廳。桂花廳自成院落,院中植有金桂、銀桂兩株古樹,歷盡風雨滄桑,每年金秋季節,古桂依然馥郁芬芳。耕樂堂於1981年列為省際太湖風景區同里八景之一,1986年7月,又被列為吳江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

視頻

耕樂堂 相關視頻

水鄉同里耕樂堂,同里唯一的明代宅地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