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鐵山水道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老鐵山水道 |
中文名稱: 老鐵山水道 位置: 渤海海峽北部 最深處: 83米 |
老鐵山水道是渤海海峽的組成部分,位于海峽北部,溝通渤海與黃海。老鐵山水道是渤海海峽最北部也是最寬的一組水道,位於廟島列島北部,是我國最兇險、最涌急的水道 。水道成西北--東南方向,長度大約45公里,鐵山水道最深處83米,溝通渤海與黃海,連接山東省煙臺市與遼寧省大連市。[1]
位置
老鐵山水道北起老鐵山的西角,南到到北隍城島,寬22海里,水深一般為50-60米,是黃海海水進入渤海的主要水道。入海的潮流因地形束窄使流速增快(最大達260厘米/秒),由水道流入後分成二支:一支向西北,另一支先向西後轉南。小欽水道,從北隍城島到小欽島,寬3.2海里,水深約45米;大欽水道,從小欽島到大欽島,水道寬1.5海里,水深30米;北砣磯水道,從大欽島到砣磯島,水道寬5.6海里,北部水深40多米,南部水深30多米;南砣磯水道,從砣磯島至北長山島,水道寬10海里,深約為20米;長山水道,由長山島到登州岬,水道寬4海里,水深20米左右。海峽南部的幾條水道是渤海海水流回黃海時的主要通道。有渤海灣"咽喉"之稱。
影響
老鐵山水道受季風影響明顯,特別是在冬季寒潮活動頻繁時,由於該水道處在北向風口中,偏北風風力常常達到6-8級,同時伴生較大的海上涌浪。這片水域全年的霧天也較多,平均約為44天,多發生在3至8月份,尤以6月、7月為最多,持續時間也最長,有時達3-4天。另外,該水域東西流向的水流最大流速為6.25節,並有許多暗流。給船舶航行安全帶來極大威脅。在航海界該水道又曾被稱為"東方百慕大"。
老鐵山水道是外海船舶進出中國北方大港:天津港、秦皇島港及環渤海地區的重要通道。該水道海水湍急,航運條件複雜,海上交通事故時有發生。2006年6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海事局頒布《老鐵山水道船舶定線制》和《老鐵山水道船舶報告制》 文件,對進出水道船舶實施航運管理。
渤海海峽
渤海海峽是指遼東半島南端,老鐵山角與膠東半島蓬萊登州頭之間的峽灣海域。它西面與渤海相連,東面與黃海毗鄰,是渤海與黃海的天然分界線。廟島群島分布在渤海海峽的中部和南部,形成船舶可航行的水道以及和外海域相連的通航航門。在中國的版圖上,渤海海峽正處於"雄雞"的"咽喉"處,被遼東半島到山東半島C型的海岸三面環繞。
新生代第四紀以來,渤海海峽時而成陸,時而被水淹沒。如今海峽為全新世海侵淹沒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