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虎頭鞋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老虎頭鞋 |
中文名: 虎頭鞋 針 法: 刺繡、撥花、打籽等 價 值: 實用價值觀賞價值 類 型: 手工藝品 地 區: 中國 |
虎頭鞋是中國傳統手工藝品之一,是一種童鞋,因鞋頭呈虎頭模樣,故稱虎頭鞋,中國北方地區也有稱為貓頭鞋。虎頭鞋製作技藝已被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它既有實用價值,也有觀賞價值,同時它又是一種吉祥物,人們賦予它驅鬼辟邪的功能。虎頭鞋做工複雜,僅虎頭上就需用刺繡、撥花、打籽等多種針法。鞋面的顏色以紅、黃為主,虎嘴、眉毛、鼻、眼等處常採用粗線條勾勒,誇張地表現虎的威猛。[1]
目錄
簡要介紹
虎頭鞋
虎頭鞋是孩子鞋的一種,因鞋頭呈虎頭模樣,故稱虎頭鞋。虎是一種吉祥物,在鞋前臉兒和鞋幫上繡制虎或虎頭圖案,是希望孩子們長得虎頭虎腦,用形象逼真的虎頭圖案驅鬼辟邪,保護孩子沒病沒災。
虎頭鞋在全國各地都有,製作技藝已被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
製作
做虎頭鞋,得先打袼褙(音gēbèi,用碎布或者舊布加襯紙裱成的厚片),按鞋樣的大小剪下一塊,再將一層好看的布料縫在剪下的袼褙外。
虎頭鞋做工複雜,虎眼、虎眉、虎嘴、虎鼻,都要靠針線和布縫製而成,需要用刺繡、撥花、打籽等多種針法。虎嘴、眉毛、鼻、眼等處常採用粗線條勾勒,表現虎的威猛,細心的人還常用兔毛將鞋口、虎耳、虎眼等鑲邊。
款式
虎頭鞋鞋面的顏色以紅、黃為主,還常用兔毛將鞋口。虎耳、虎眼等鑲邊,紅、黃。白間雜,輪廓清晰。孩子穿上虎頭鞋唇,兔毛隨風飄動,虎頭也有了動感。虎頭鞋鞋底肥大,插空納上九個菱形破花,九個破花稱為九顆圓子,意為「九子十成」。
穿着
穿虎頭鞋的時間,是在幼童一歲左右。此時的兒童躍躍欲試,想要走路,但又離不開大人的攙扶。這時父母給孩子穿雙虎頭鞋。利於孩子腳踏實地。更重要的原因,是人們認為虎是百獸之王,穿上虎頭鞋可以辟邪惡保平安,護情孩子健康成人。
誰家的娃娃只要穿上鞋底寬大的「虎頭鞋」,不僅易於練習走路,穿着舒適外,而且還有「驅病」、「辟邪」、能「成人」之說。直到今天,「虎頭鞋」還是代代相傳,長穿不衰。從農村到城市,從內地到大西北,誰家添個寶寶,做姥姥的送上幾雙「虎頭鞋」,以此來表達老一輩對娃娃們的期盼和祝福。
在20世紀中期,說起虎頭鞋可謂無人不知,然而,隨着時代的變遷,曾經是每家小孩的必備品的虎頭鞋卻漸漸被大眾遺忘。
民間習俗
中國民間育兒習俗,遊行於全國各地。一種希望健康的活動。鞋用黃布製成。鞋頭鑲一虎頭,因虎是「百獸之王」,故虎將頭中間繡一個「王」字。通常在小兒滿周歲或生日時穿新做的虎頭鞋。民間認為,這樣可為小孩壯膽、避邪。也有祝願小孩長命百歲之意。
傳說故事
幼童一歲左右時,長輩們會給孩子穿虎頭鞋,人們認為虎是百獸之王,穿上虎頭鞋可以辟邪惡保平安,護佑孩子健康成長。
傳說一
在中國,虎頭鞋有着源遠流長的歷史,而在這歷史的背後,蘊藏着這樣一個傳說。
很久很久以前,在揚州這座著名的古城內,住着一個船夫,他的名字叫大羊,他很慷慨也很大方而且很樂意幫助別人。不久,村里來了一位年邁的旅行者,她對大羊善良的品格大加讚賞。臨走時,她將一幅古畫送給了大羊,畫中是一個漂亮的姑娘正在用針線縫一雙虎頭鞋,船夫非常喜歡這幅畫,他一回到家,立即就將畫掛在了他床頭的牆上。
一天晚上,畫中的姑娘突然從畫中走了出來,與大羊共同度過了一段美好的時光。打那後,他們每晚都見面。一年以後,他們生了一個男孩,他為兩口子帶來了更多的歡樂。然而不幸的事發生了,村長耳聞了大羊家中有奇畫的事後,蠻橫地將這充滿神奇的圖畫搶走了。大羊對惡毒的村長恨之入骨,然而卻無能為力。貪婪的村長像大羊那樣將畫掛在了床頭的牆上,每天都期待着畫中女子能夠下來,令他失望的是,什麼事也沒有發生。
大羊的孩子長大了,他總是不停地呼喚着自己的母親,大羊只得不停地哄騙他說他的母親已經去了遙遠的西方不能回來了。大羊的話語絲毫無濟於事,那孩子堅持要尋找他的母親,最後,他踏上尋找母親的旅程。他夜以繼日地不停向西方航行,最終在森林中他找到他的母親正同許多仙女在一個水坑中洗澡。"噢,我的孩子,你怎麼到那麼遠來找媽媽了?"母親正說着,兩滴晶瑩的眼淚流下滴在孩子面頰上。"媽媽,要知道,我失去你太多了。""直到你穿着我為你縫的虎頭鞋走進村長的臥室時,我們才能夠真正的團聚。孩子,閉上你的眼睛,讓我先把你送回家吧。"
一陣旋風之後,他驚訝地發現自己已經到家了,他告訴村長說他可以將畫中的婦子召喚下來。貪婪的村長,急不可耐地將這孩子帶入了自己的臥室。孩子看到自己的母親,就大聲地對着畫召喚道:"媽媽,我們走。"話音剛落,畫中女子應聲下地,摟起孩子就往外走。然而貪婪的村長已經擋住了去路。他蠻橫地要那女子做他的妻子。遭到拒絕之後,村長憤怒地像母子倆撲過來。那孩子勇敢地衝上去與他搏鬥。正當這時,那雙虎頭鞋從男孩的腳上鬆脫下來,立刻變為一隻斑斕猛虎,只見它迅速地撲向那邪惡的村長。村長的呼救聲與猛虎的吼聲響徹整個村莊……
虎頭鞋拯救了母子倆和他們的家庭。從那以後,人們開始為他們的孩子製作虎頭鞋,期望它能夠保佑孩子與家庭的安全。
傳說二
關於穿虎頭鞋,還有一段有趣的故事。
傳說黃河岸邊有個姓石的船工,他樂於助人,為兩岸人擺渡過河從不要錢。7天,一位老奶奶冒雨過河請人為即將臨產的兒媳接生。誰知她剛走到河邊.風一刮,雨一淋,頭像炸開似的疼。姓石的船工看見了,將老奶奶攙到屋裡休息,自己替老奶奶去請接生婆。雨過天晴,老奶奶的兒媳生了一個大胖小子。老奶奶千恩萬謝,送了一張畫給船工。畫上畫的是一個正在繡虎頭鞋的俊俏姑娘,船工看了很喜歡,就將畫貼到了自己的茅屋裡。
從那以後,船工收船回到家裡,總有一位漂亮的姑娘做好飯菜等他。原來,姑娘是天帝的女兒,天帝派她下凡與船工結為夫妻。過了幾年,他們添了兒子,取名石虎。
幾年過去了,人們都知道了船工娶畫上的美女結為妻子的事。這天,縣官來到渡口,見船工的妻子貌美,想霸占為妾。船工的妻子見縣官起了歹意,便收了凡身,回到畫上。縣官搶走了畫並把面貼在了床頭。可是,不管縣官怎樣甜言蜜語,畫上的美人就是不下來。
小虎在家一直哭着要媽媽,送畫的老奶奶告訴船工,讓小虎的姑姑做雙虎頭鞋,小虎穿上它,就一定能夠找到媽媽。按照老奶奶的囑咐,小虎的姑姑連夜做好了虎頭鞋。小虎穿上一試,身輕如燕,立刻向縣行飛去。見了縣官。虎頭鞋變成了老虎,咬死了縣官、船工的妻子見小虎來救她,趕忙人畫上跳下來,帶着小虎高高興興地回家了。
人們仍認為虎頭鞋能除惡魔保平安,因此都要給孩子做雙虎頭鞋穿。有些地區還講究穿三雙虎頭鞋,並保留讓姑姑做三雙不同顏色的虎頭鞋送侄兒的風俗。俗語有;「頭雙藍(取諧音攔,即攔住不夭折),二雙紅(紅能辟邪,可以免災),三雙紫落成(意即孩子在自家長大成人)。」有了藍、紅、紫三雙不同顏色的虎頭鞋,孩子必會安然無恙。
特點
一
民間常以虎來作為孩子的伴生物,除具驅邪鎮定的作用外,還有祝福的孩子虎頭虎腦、虎虎有生之意。嬰兒,一切邪惡的東西都不敢近身騷擾,它是孩子的保護神,是母親一顆愛心的藝術表現。虎鞋扮得善良,美麗,雅拙,頑皮,生動,成為眾親友送給小孩滿月時的必備禮物。
二
透氣、吸汗、環保、不臭腳。
三
布鞋更適合兒童的腳部發育,防止扁平足,促進兒童的健康成長。
四
較大的孩子活潑好動,雙腳常因經常着力快速行走而產生較多熱量。布鞋吸汗和透氣性好的特點可讓孩子雙腳更舒適。
製作
一雙地道標準的虎頭鞋必須全部用手工縫製。從打袼褙、納鞋底、做鞋幫、繡虎臉、掩鞋口,直到把鞋幫和鞋底縫到一起,一雙虎頭鞋算是基本竣工了,但還要經過一番裝飾,等紮上虎鬚,縫上帶子之後,才算大功告成。聽起來挺麻煩,可做起來卻很有意思,下邊我就教您怎麼做虎頭鞋。
打袼褙
第一到工序是打袼褙。這袼褙是做虎頭鞋必備的一種原材料,鞋底和鞋幫都是用它做成的,而這袼褙卻沒有現成的可買,都是婦女們自己做的。首先在桌子或茶几上擺一塊木板,木板要求平整、無裂縫,然後在木板上鋪一層紙,再把一層層碎布用麵粉做的漿糊粘在一起,碎布貼得要平整,否則做出來的鞋底或鞋幫會凹凸不平,孩子穿着也不舒服。將帖好的碎布放在通風處晾乾,揭下來就成了袼褙。
剪樣
首先用鞋底樣做模,剪下做鞋底要用的袼褙,一般一隻鞋底用3-4層,那麼做一雙虎頭鞋就要連續剪6-8片袼褙。然後分別把兩隻鞋底的袼褙疊在一起,用粗麻繩簡單的縫一下,這就是鞋底的雛形了。
包邊 鋪底 包邊、鋪底都是對鞋底的美化處理,包邊所用的布條寬度大約有 2厘米,顏色較淡,多為淺色的小方格布料。剪布條時要格外注意,不要順着布料的紋理剪,而是要與布紋成45度角,斜着剪,否則布條較窄,容易脫線。包邊時要順着鞋底的走向,均勻而平滑的將布條包在鞋底四周,兩側布條所留寬窄一致,才算是功夫到家了。
鋪底就是在做底的一面先鋪上兩層碎布,再鋪一層純色的軟布,這樣納出的鞋底飽滿有力、美觀大方。鋪的最後一層軟布,應略大於鞋底,縫製時要將布邊向里折進去,使它又略小於鞋底,然後再用細小而勻實的針腳將其縫住。
納鞋底
做好了上述準備工作之後,就開始納鞋底了。別看鞋底被踩在腳下,只有走路抬腳的那一瞬間,才能露一下臉,可這鞋底的線花卻大有講究。選線要選擇與鞋底顏色反差明顯,但還要搭配協調的彩線,彩線一般是由多股細線擰在一起的粗線。由於鞋底比較厚,納鞋底時還時常會用到針錐,針錐扎孔、大針引線,拉線、緊繩一氣呵成。線花還可以納出各種形狀、有斜排列、十字花、菱形,以及能夠想象出的各種圖案。心思精巧的婦女,總會納出與眾不同、惹人羨美的線花來。
做鞋幫
第三道工序是做鞋幫,鞋幫同樣是用袼褙做成的。用鞋幫樣兒做模在袼褙上剪出鞋幫的大概形狀,一隻鞋幫是由這樣大小、形狀完全相同的兩塊袼褙縫製而成的,所以我們要剪四塊做鞋幫的袼褙。剪下後簡單地與樣子縫到一起,再進行仔細的裁剪,去掉多餘部分。注意鞋幫的後部和前部要多留一些,大約寬於樣子0.5厘米,以便最後縫合。正在剪的這個豁口就是前邊虎臉部分與後邊鞋幫的分界線,縫製起來以後,這兩小塊就組成了虎臉。
然後再比着樣子剪下做鞋幫的面兒和里子。鞋幫面兒多為綢緞,或紅或綠,顏色鮮艷;鞋幫里子則選擇棉布,柔軟舒適,顏色淡雅。將剪好的面兒和里子用漿糊粘到袼褙上,位置要對準,粘得要平整,鞋幫面可以只裁剪後半部分,前半部分可以不貼,因為這部分將來要上虎臉。貼好晾乾後將整個鞋幫裁剪整齊。
繡虎臉
虎臉也有祖輩傳下來的臉樣,心靈手巧的婦女們早已將它們熟背於心,隨便信手剪來就是一個生動的造型。將剪好的樣子放在用來銹制虎臉的黑布上,用筆描出形狀。臉部花形,可用手工刺繡,也可用縫紉機刺繡,人們大多採用縫紉機繡虎臉,但無論怎麼做,都離不開婦女們精巧的設計和全心的投入。
繡虎臉先從虎鼻子開始繡起,而後是眉毛、眼睛、嘴巴、牙齒,還有那個大大的「王」字,不一會就在姑娘們的手下顯現出來了。最後還要用金色的絲線勾一下邊,這樣整個虎臉就更漂亮了。虎臉是整個虎頭鞋最能出彩的地方,幾縷彩色的絲線轉眼間就變成了一張生氣勃勃的虎臉,雪白的壽桃鼻,黑洞洞的老虎眼,粉嘟嘟的蓮花臉,真讓人愛不釋手。隨着歲月的變遷和流傳地域的變化,臉部造型變得豐富多彩,有母子虎、麒麟虎、王字虎、雀虎雙喜等等,還在虎臉上加了許多其他的小動物,如蝴蝶、蜻蜓、喜鵲等等,花樣繁多,全在個人眼光和喜好。
剪下繡好的虎臉,剪成與鞋幫前半部分相同的形狀,爾後結合包邊把虎臉上到鞋幫上。包虎臉所用的布條與包鞋底的要求基本相同,可再窄一些。將虎臉放於鞋幫前部即上虎臉處,而後把包邊布條放於虎臉的上方,對齊邊沿,將三者縫在一起。縫製時沿着虎臉的走向,順序將其縫起,包括兩隻虎耳朵。然後將布條翻下去,再縫一次,這次針不要扎在布條上,而是細小的扎在繡虎臉的黑布上,這樣從正面看上去是看不到針腳的,這虎頭鞋也才算做得精緻、地道。
上好虎臉後還有一道工序就是掩鞋口。掩鞋口其實就是把鞋幫上留作鞋口的地方,也用同樣的方法進行包邊處理,使鞋看起來整潔、美觀、大方。這樣整個鞋幫部分就算是準備好了。
上鞋幫
待鞋底和鞋幫全都準備齊全之後,就要把它們縫到一起了,也就是上鞋幫。先把鞋幫前端虎臉處對摺,縫合。再把留作虎臉的部分緊帖着縫到鞋幫的前端。
上鞋幫時,先從前端虎臉處開始,針腳扎得要勻,線繩拽得要緊。還可以將鞋幫的底邊向里折一小溜,以方便扎孔。上鞋幫需要針錐、麻繩和大針相互配合,針錐扎孔、大針引線,拉線、緊繩一氣呵成。在兩側都上到中間時,將鞋幫後部比量合適後縫起來,再繼續上完鞋幫。
扎虎鬚
虎鬚是用彩色毛線做成的。首先選擇與虎頭鞋顏色協調的毛線,取大約有六七根的一小綹,在手指上繞幾圈,剪斷後扎在虎嘴的兩側,並修整成絨球狀。剎時,這虎頭鞋就又多了些靈氣。待孩子穿上這虎頭鞋,走起路來,這兩個絨球做的虎鬚上下顫動,十分惹人喜愛。
虎頭鞋做好後,別忘了送鞋還有許多講究,送雙不送單,六雙、八雙十二雙,多多易善,姥姥做好的鞋還不能縫帶子,鞋帶應該讓奶奶縫上,據說,這樣會使娃娃富貴雙全。
價值
工藝價值
虎頭鞋是一種中國傳統民間手工藝製作的童鞋,因鞋頭呈虎頭模樣,故稱虎頭鞋。它既有實用價值,也有觀賞價值,同時它又是一種吉祥物,人們賦予它驅鬼辟邪的功能。
穿虎頭鞋的時間,是在幼童百天以後。人們認為虎是百獸之王,寓意着吉祥如意、福氣沖天,穿了虎頭鞋孩子將來眼明、耳靈。虎是威信、英勇和尊貴的象徵,虎能為寶寶守神護歲,守護平安。
實用價值
虎頭鞋的實用價值不言而喻,寬敞的內部空間和寬闊的鞋底,既有利於幼兒腳丫的生長發育,又可以防寒保暖;即能滿足孩子腳丫的安全防護,又能使鞋子大面積的接觸地面,幫助孩子腳踏實地、穩步行走。 虎頭鞋艷麗的色彩搭配和栩栩如生的造型,既滿足了人們的審美情趣,又借虎的形象傳遞了愛意和祝福,美學價值更是一目了然。
民俗學價值
虎頭鞋所包含的民俗學價值,是它在民間流傳至今的主要原因。老虎的外貌雄健,氣勢威猛,更以其額頭有像「王」字的花紋,自古受到中國人的喜愛和崇拜,被尊為「聖獸」、「獸中之王」等等。早在東漢應劭所著《風俗通義·祀典》中就有了這樣的描寫:「虎者,陽物,百獸之長也。能執搏挫銳,噬食鬼魅。」虎不僅能吞食鬼魅、威懾敵害,還能庇佑人神、賜福示瑞。虎具備的這些特性,極大地迎合了人們借物祈福的美好願望,自然而然地成為人們崇尚的對象。民間給孩子戴虎頭帽,穿虎頭鞋,裹虎頭兜肚,用虎頭圍嘴,睡虎頭枕等等,甚至以「虎」字命名的風俗,都是對此有力佐證。
虎頭鞋的歷史已無法準確考究。但縫製和穿着虎頭鞋的風俗在我國至今仍流傳甚廣,當然河南民間也不例外。「頭雙藍(取諧音攔,即攔住不大折),二雙紅(紅能辟邪,可以免災),三雙紫落成(意即孩子在自家長大成人)」的俗語,講的就是由姑姑做三雙不同顏色的虎頭鞋送侄兒的風俗。
河南民間的虎頭鞋,式樣繁多、花色不一,地域特色比較顯著。但顏色上基本以鮮艷、靚麗為基調,造型上大多粗狂、誇張為風格。臉大、眼大、嘴巴大和飾物較多為最顯著的特點。 河南民間的虎頭鞋一般做工比較複雜,裝飾物較多,並且相對繁瑣。除了虎頭的基本特徵外,往往彩線、花邊、布料、毛線、皮毛、金屬片、珠子、扣子、彩帶等等材料繁複使用,加上粗大的針腳,粗狂厚重之氣更加強烈。充分蘊含着中原厚重的民俗民風和豪放粗狂的人文特色。
別小看一雙小小的虎頭鞋,它從打袼褙到納鞋底,從做鞋面到繡花,一針一線都凝聚着親人的智慧和汗水。縫製虎頭鞋一般先由剪紙樣開始,根據事先合計好的式樣,剪出「虎頭」、「虎身」、「虎腹」三部分紙樣,即鞋頭、鞋幫、鞋底三部分;然後把它們貼在袼褙上,依樣裁剪下來,再在裁剪好的袼褙上粘上面料。面料通常使用生活中常見的綢、緞或棉布,顏色的選擇一般根據當地的風俗習慣不同,有紅、黃和藍等等。面料粘到袼褙上晾乾後,就可以在上面作「文章」了。
縫製虎頭鞋除了掌握剪裁、縫製、繡花等多種技法外,還需要有一定的藝術想像力和創造力,這樣才能縫製出與眾不同的虎頭鞋。「高手」可以將司空見慣的色線,巧妙地加工成虎鬚、虎眉或皮毛,而那些花紅柳綠的布頭,經過她們拼湊、整合,轉眼變成了虎眼、虎嘴、虎耳、虎尾巴。有些「高手」還用珠子、扣子等物直接代替虎眼和虎鼻;有的用毛皮將虎耳、虎眼、鞋口等部位鑲邊等等,不僅增加了裝飾性,更加強調了質感。孩子在行走或玩耍時,閃閃發光的金屬片和毛茸茸的皮毛與虎頭上鮮艷奪目的"王"字交相輝映,常常引來街坊鄰居的津津樂道。當然,茶餘飯後的經驗交流,更使「高手」們樂此不疲。也正是這種看似平常的交流提高,為經過幾千年孕育、傳承的民間工藝這個龐大肌體,注入了源源不斷的養分和新鮮血液。
風俗文化
在農村,不會走或剛會走步的娃娃,春秋天和冬天,都要穿連腳褲和虎頭鞋。虎頭鞋是由鞋前臉上的虎頭圖案而
得名的。虎和貓有相似之處,貓更為眾人常見,所以也叫貓鞋或老貓鞋。
做穿虎頭鞋能夠成為風習相沿,是因為它本身存在的實用價值、民俗學價值和審美價值。實用價值是不言而喻的,夾棉連腳褲都比較肥厚,需要比較寬大的鞋子和它配套,而虎頭鞋正有這種特點,並且有保護褲腳和保暖的作用。關於民俗學價值。在群眾的心目中,老虎體態雄壯,貌相威武,又有獸中之王的美稱;一提及虎字,人們便自然產生威風和震懾一切之感。所以便有了虎嘯、虎威、虎虎有生氣等字眼,也有了虎崇拜。而孩子在由小到大的生長過程中,會遇到自然、社會各方面災病和意外的侵攏,需要克服和抵禦。人們不僅希望孩子健壯成長,而且希望長得虎頭虎腦,虎虎實實,有虎一樣的內在氣質。人們這種和願望的重要表達方式,便是在鞋前臉兒和鞋幫上繡制虎或虎頭圖案。換言之,就是借用虎或虎頭圖案來達到避祛一切邪祟,增加孩子「虎氣」目地。正因為如此,所以孩子的母親、外婆、姨母、姑母等親人,都要給孩子做或送虎頭鞋,從而形成風習。又因為虎鞋比較肥大,鞋幫和前臉上有加工製作的餘地;邯鄲縣婦女歷來心靈手巧,善於女紅,所以製作虎頭鞋就成了婦女們展競手藝的方式和途徑。
一九九0年「三八」節期間,邯鄲縣婦聯舉辦的全縣婦女工藝製作展覽上,展出的幾十雙多姿多彩的虎頭鞋,就具有較高的審美價值。其特點之一是,注重寫實。製作時不僅下工夫繡制虎頭,而且在鞋幫上繡制虎身,把後提跟繡成虎尾巴。這種鞋正面看是威武的虎頭,側面看,是一隻完整的虎。特點之二是有繁有簡,各展風姿。圖案紛繁的,則用彩線、花邊、布塊、毛線、毛皮、珠子等精心繡制外觀效果顯得繁複而濃重;簡煉的則只用彩線,在圖案的眉、眼和嘴上下工夫,顯得簡煉概括而傳神。特點之三是,以虎關圖案為主,靈活多變。除了各式虎頭鞋外,還有幾雙豬頭鞋,其不論用黑色布料,還是淺色布料,都顯得手法簡煉,形象準確生動。
演變
由於虎頭鞋深受大家的喜愛,民間逐漸演化出新的品種,有孔雀頭的,有魚頭的,青蛙頭的等。每一種都有其不同的寓意
青蛙頭鞋
在中國民俗文化中,青蛙的頭、尾、四肢和肚代表着世界,因為世界的東西南北中像青蛙般是個有機整體。因此,青蛙在我國民俗中是吉祥動物,寓意「四通八達,財源廣進」。帶有青蛙造型的物品尤其受到生意人的青睞。因此青蛙頭的鞋,是財運的象徵。
鯉魚頭鞋
鯉魚,在亞洲各國里,是相當受到歡迎的一種象徵吉祥的動物.不僅是"魚"的發音 與"余"同音,代表家中年年都能夠攢到積蓄,也因此,魚也廣泛被用來解釋風水之說, 不僅可以招財,還能夠擋煞 。另外鯉魚跳龍門預示着對孩子將來的希望。
孔雀頭鞋
鳳凰生在凡間即為孔雀,俗語有「鳳凰不落無寶之地」的說法,老百姓也常說「孔雀落誰家,誰家就興旺」。所以也是居家懸掛,喬遷送禮的首選。孔雀的白頭,又寓意夫妻恩愛,白頭偕老,對愛情忠貞不渝。也宜用於結婚賀喜。從風水學上說,孔雀屬陽鳥,百無禁忌。 給孩子穿上孔雀頭的鞋可保全家興旺發達
相關視頻
參考來源
- ↑ 幼兒時期的老虎頭鞋穿出文化與藝術,百度 , 2017-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