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翁仔標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翁仔標
圖片來自痞客邦

翁仔標,有多種不同的名稱,是一種舊時供兒童玩樂用的紙牌

紙牌的形狀及大小都不一定,例如台灣直徑約4~5厘米並帶有花邊的圓形居多,香港則以2厘米左右的長方形厚紙板為主。紙牌上面通常印有各式各樣色彩豐富的圖案,圖案的美觀及稀有是兒童評判該紙牌價值的依據之一。其遊戲型態相當豐富,而且因為對抗性和蒐集性強,特別受到男童的喜愛。在電子遊戲盛行前,和彈珠竹槍等同被兒童視為「寶物」,經常隨身攜帶,也是兒童在同輩間顯現地位的象徵之一。

名稱

這種紙牌有名目繁多的稱謂。中國許多地方稱為「洋畫」、「洋片」;官話稱為「洋畫兒」;也有地方稱為「游戲牌」等等。粵語影響下的廣東省香港澳門一般稱為「公仔紙」。鶴佬語[1] 影響下的福建省新加坡稱為「翁仔標」。臺灣稱為「翁仔標」(尪仔標)。潮汕稱為「翁仔」(俗寫安仔)。

除了這種紙牌以外,還有其他類似的物品。例如中國遼寧省等地用煙盒疊成三角形,或用兩張長條紙疊成四邊形,稱為「帖子」,也有的稱為「啪叽」(pià ji)、「啪唧」等等。

一般是在紙牌名稱前加「拍」字之類,代表玩這種紙牌的某種方法。如中國各地分別稱為「拍洋畫」、「拍洋片」、「拍卡」、「拍片兒」、「拍戰將」、「打拍拍兒」等等。

各種名稱的來源各不相同,例如:

  • 「洋畫」:(見上面的「歷史」部分)
  • 「啪嘰」:和打紙牌不同的是,打帖子(打啪嘰)不是通過敲擊,而是將帖子拿在手中用力扣下去,將對方的帖子掀翻便獲勝。打「啪嘰」可能是因為帖子扣在地上發出的聲音而得名。用形容東西落地、撞擊等的擬聲詞「啪嘰」或「啪唧」來代指,讀音並不唯一,念為「pià ji」較為常見,亦可念為「piá ji」。
  • 「翁仔標」:「翁仔標」,是依據鶴佬話的稱呼直譯而來的詞,也常常音譯作「尪仔標」,但按其本義,應寫作「翁仔標」。在鶴佬話中,「翁仔」是圖像的意思,「標」則指標籤。因為翁仔標上的圖案常為著名或受兒童喜愛的人物造型,而這些人物圖案在鶴佬話中慣稱為「翁仔」,由是得名。
  • 「公仔紙」:粵語把圖像稱為「公仔」,而卡片用製成,因此粵語稱為「公仔紙」。

包裝

隨着近代西方捲菸流入中國民間,一些捲煙盒內贈送火柴盒大小的畫片,在上海被稱作「香煙牌子」。由於煙草市場競爭激烈,中外廠商紛紛印製畫片贈送,所以這種畫片出版得越來越多,因畫面精美、內容豐富而獲得社會各階層人士特別是青少年的喜愛。

此後,出現了不少模仿這種畫片的小畫片,小畫片上繪有洋人、洋船、洋槍洋炮,故人稱「洋畫」。兒童最喜歡洋畫,不僅積極收集,而且拿出多餘的洋畫來玩遊戲。

遊戲

畫片可以設定大小。例如可以按照圖案內容比大小,比如可以將罕見圖案的畫片設定為「大」,而最常見圖案的畫片設定為「小」,也可以按照畫片上人物之類的職位、能力等等設定大小。也有的畫片在牌面上就標有數字之類,可以直接比較。

各地兒童利用畫片玩各種遊戲,例如:

搧牌

有許多種不同形式。例如:

  1. 掀翻:比如將自己的畫片正面朝下壘成厚厚的一疊放在地上,對方用手掌搧下來產生風,若能將畫片搧翻過來,正面朝上,對方便取勝,該畫片便歸對方所有。這類遊戲中,每個人的上場順序及出畫片的數量有規則加以規定。
  2. 方位:比如大家將各自畫着戰將的畫片分別放在地上一張,接著,每人輪流用手掌搧下來產生風,如果自己戰將的武器指向對方的戰將,便可贏得對方的戰將畫片。

擊牌

有許多種不同形式。例如:

  1. 擊散:比如大家將各自的畫片共同壘成厚厚的一疊放在地上。接著,每人輪流用一張畫片往這一疊的腰部打。散落出來的單張畫片歸打者所有,其餘的再重新疊好,輪到下一個人打,直到打完為止。
  2. 擊翻:大家將各自的畫片分別放在地上一張,接著,每人輪流用自己的那張畫片擊打別人的畫片,令別人的畫片翻過來便獲勝。被翻過來的畫片歸擊打者所有。這類玩法流行於1950年代至1970年代的香港,到了1990年代,兒童則改為以閃卡進行這種遊戲。在大約1980年代至1990年代初的中國內地很多地區,兒童之間也流行用砸扁、壓扁或捏扁的啤酒瓶蓋來進行這種遊戲。

掀牌

首先由一人做莊,將牌洗過後分成數疊,然後再由一個人挑一疊下注,下注的籌碼可用一張或二張翁仔標。最後打開時,比號碼的大小定勝負。贏者可得到所有下注的紙牌。台灣鶴佬話稱此種遊戲為「耊筒」。

辯論

一人出一張畫片,比較畫片上人物的官職或武藝。例如一個出岳飛,一個出程咬金,可能玩者會一致認為程咬金的武藝不如岳飛。但一個出岳飛,一個出張飛,可能玩者就會有爭論,這樣雙方將各自講述畫片上人物的歷史及功績,最終靠辯論獲勝。

賭博

畫片上除了圖案外,很多系列還會印有象棋撲克牌麻將等的數字和花色,因此可做為博弈工具之用。

參考文獻

  1. 鶴佬語,痞客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