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丁村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翁丁村(佤語:am diem或om diem,意為連接之水,引申為水邊的寨子)是雲南省臨滄市滄源佤族自治縣的一個行政村,隸屬於勐角傣族彝族拉祜族鄉,附近建有翁丁水庫。共有村民四百多人,因佤族的聚落而聞名,村民多信仰賽瑪教,現成為滄源縣的著名旅遊景區,被中國國家地理稱為「佤族傳統文化保留最完整的村寨」。
2015年,翁丁村被列入「第三批全國特色景觀旅遊名鎮名村」。翁丁村也是一個3A級旅遊景區,名稱為「臨滄滄源翁丁原始部落文化旅遊區」。
翁丁村保留有原始的佤族建築——干欄式茅草頂的「叉叉房」[1],沿襲着上面住人,下面關豬、關牛的生活習慣,還有曾經祭祀使用的人頭樁和牛頭樁,當地砍人頭祭旱谷的習俗直到1956年才被全部禁止。
村名由來
翁丁,在佤語中的意思就是雲霧繚繞的地方,又有高山白雲湖之靈秀的意思。漫步霧中翁丁,首先見到的是百年如故的寨門和大榕樹,兩者同處一線構成真正意義上的寨門,共同守護着這個有着數百年歷史的村莊。就在見到寨門的同時,也同時被寨門、特別是大榕樹上的牛頭震撼,每根門柱上的牛頭,特別是大榕樹下懸掛着的牛頭,若隱若現,神秘神奇。
進了寨門,一片空曠的廣場上立着幾個牛頭樹樁,透過迷霧的草房撲面而來。最高大建築是佤王府,接下來沿着窄路小徑布局着各式佤族茅草房民居,相伴的是房屋內外無數的牛頭。原生態佤族茅草屋民居,是杆欄式竹木樓。從大的方面分兩類,一是單身成人住的屋頂很矮的單層橢圓形屋,成年未婚和孤寡中老年都住這樣的房;另一種就是普遍的兩層樓,樓上住人,樓下畜居。此外,佤族人家都會在村邊建自己的一間儲藏屋,主要裝糧食,且都沒有鎖,佤族還保留着路不拾遺的遺風。整個村莊坐落在森林懷抱中,據說,佤族村寨周邊的樹都不能砍,樹是保護村子的神林,所以佤族村莊周邊的樹都很茂盛,形成林牆。
鄉村風俗
寨樁寨心 祈願求福
翁丁最為神秘的吸引力,也許就是任何人都要洗耳恭聽的村寨心臟——寨樁、寨心、司崗里[2]。在翁丁村的中央矗立着一根柱樁、一個鵝卵石器、一個高高的標杆。這3樣東西是翁丁原始宗教的神秘所在,他們共同構成山寨的寨心。這裡同時也是佤族村民出入經過最多的地方,平日村民的活動、小孩玩耍、男女青年談情說愛、老人休閒,村民祭祀等都來這裡,透着佤族村民濃厚的生活氣息。
寨樁是核心,高杆上的圖騰物器是司崗里傳說,鵝卵石是寨心標誌,是全寨人精神的寄託。佤族人普遍認為,只要有心,心誠就能祈求到自己的願望。寨樁上有包穀稈,祈求的是糧食豐收,生活豐足,還有其他祭祀物也供在寨樁前,寨樁是由佤族人日常生活器物堆疊成的木塔,處下而上分別是三腳架、鐵鍋、支鍋圈、鑼鍋、支鍋圈、蒸子……葫蘆、蒸子蓋,共13層。代表着有人類的繁衍生息。最高的是用龍竹製的幡杆,頂部有篾條做成的谷花、谷籮、護花的花圈;還有,司崗里傳說中承載人類生命之源的木船,立於木船上救助放牛人的小木鳥;木船下面,有一條木魚。
距寨心5米開外還有撒拉房,也就是公房,主要是青年男女談情說愛的地方或遠方客人來訪找不到親戚,暫時歇腳的地方。
火塘
佤族人家還有一大風俗,就是火塘自進新房生起火後,就要讓火種保存下來,不得熄滅。至於火塘的三腳是家庭團結的象徵,火塘用的火則是家庭興旺的象徵。
2021年2月14日年初三下午5時許, 發生火災, 由於村裡幾乎都是茅草屋,火勢迅速蔓延,整條村陷入火海, 到晚上11時許救熄,無人受傷,村裡105棟草屋只剩下位於村邊的4棟茅草屋。[3]
視頻
翁丁村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雲南滄源翁丁佤寨】中國最後一個原始部落,搜狐,2018-09-20
- ↑ 翁丁古寨,雲霧纏繞,隱秘于山間溝谷,騰訊網,2019-05-30
- ↑ 「中國最後原始部落」雲南佤族翁丁村火災 百棟茅草屋近乎全毀. Now TV. 2021-02-15 [2021-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