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羅霄山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羅霄山

來自 人民網 的圖片

中文名: 羅霄山

外文名: Luo-hsiao Mountains

地理位置: 中國湖南 和江西的交界

著名景點: 湯湖溫泉


羅霄山,中國湖南江西兩省邊界山地的總稱。包括武功山、萬洋山、諸廣山等。除個別山嶺海拔達1,500~2,000公尺外,大部分為1,000公尺上下。山地間夾有長條形斷陷盆地,堆積有紅色岩層。經後期地殼變動,斷陷盆地抬升,河流切入紅色岩層之中,形成丘陵。森林覆蓋率較大,以馬尾松、杉、毛竹為主。經濟林為油茶、油桐漆樹等。羅霄山原本是候鳥遷徙的路徑之一。[1]

地理位置

羅霄山脈是萬洋山、諸廣山和武功山的統稱,位於中國湖南和江西的交界,是兩省的自然界線。主要山峰海拔多在1000米以上。其中著名的山峰有八面山,井岡山,武功山等。羅霄山地區有炎帝陵,湯湖溫泉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大圍山等名勝。

井岡山最南端的南風屏是江西省西部最高峰,海拔2120米。炎陵縣的酃峰是湖南省最高峰,海拔2115.4米。其餘還有八面山海拔2042米,大圍山海拔1607米。是毛澤東在建立井岡山革命根據地時的戰鬥--血泊羅霄,就是羅霄山。

在中國南方,有一條大山脈,橫臥廣東、湖南、江西數省之間,這就是著名的羅霄山脈。井岡山位于山脈的中段,而武功山位于山脈的北段。

歷史傳說

話說三國時,吳郡有一個姓羅,名霄,字公明的人,自幼熟習孫吳兵法,以將才名震東吳。東吳亭侯孫賁,吳郡太守顧邵,經常以上賓之禮,迎請羅霄至府衙論戰談兵。三國建興年間(223-226),東吳荊揚牧諸葛恪慕名聘請羅霄為幕僚,參謀軍事。

三國末年,諸葛恪在東興地方作大堤,築兩城,魏帝知道這事後,命令魏將諸葛誕,率大軍圍攻東興兩城。東吳諸葛恪也起兵四十萬迎敵。在這次戰役中,羅霄為諸葛恪屢獻妙計,擊潰來犯的魏軍,立下了赫赫戰功。東吳將士稱羅霄為"羅智萬",又因羅霄有一副長及胸前的鬍鬚,又稱為"髯將軍"。東吳皇帝孫皓非常欣賞羅的雄才大略,封羅霄為剛成立的安成郡太守。當時安成郡管轄安成、萍鄉、宜春等七個縣,首府就設在現今的安福。

羅霄到安福就任後,外御強敵,內撫百姓,得到老百姓的歡迎和支持。

有一年,安福大旱,羅霄親率臣僚至瀟山(後來的武功山)龍潭求雨,以救黎民蒼生。不料,豐厚的三牲祭物拋進龍潭,就是不見下雨,羅霄不禁大怒,大罵龍王 "好吃懶做",命令士兵砍了一根四丈長的大木,運用神力,將木直搗龍穴,又攪又戳,弄得潭中的龍王跌跌倒倒,坐臥不安,於是,只好騰空而起,行雲播雨,解除了旱情。

再說,鎮守荊揚的諸葛恪喜功輕敵,不聽部眾勸告,徵發大軍進攻魏軍。遠在安成的羅霄聽說此事,憂心如焚,便寫信勸止,信中說:"小不可以敵大,兵不可以妄興,且系國家存亡,不可不慎!"諸葛恪一看,大怒,對信使說:"狂妄小子,只當了幾天太守,就來教訓老夫,真不知天高地厚!"說着,將信撕得粉碎,擲在信使面上,拂袖退堂。羅霄聽說此事,對天長吁:"東吳將亡,此乃天意,可悲可嘆!"遂掛印封金,告疾解政,隱居於霄山的山洞中。

後來,諸葛恪果然慘敗,死傷數十萬大軍,吳主大怒,下令處死諸葛恪,並夷滅其三族。天紀四年(280),吳主投降,東吳滅亡。

隱居瀟山山洞中的羅霄,悲憤不已,便以屈原為榜樣,投水自盡。

老百姓為了紀念一代愛國名將羅霄,便把他住過的山洞命名為"羅霄洞",而羅霄洞所處的這條大山脈,就叫做"羅霄山脈"。

宋朝愛國名將、詞人辛棄疾曾立《羅總管祠記》碑,記錄了羅霄事跡,歷代《江西通志》也記載羅霄山的來歷故事。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