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羅迪尼亞大陸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羅迪尼亞大陸(Rodinia,來自俄語 Родить,誕生;或 Родина,祖國)是古代地球曾經存在的超大陸,這塊超大陸的合併程度比較高,是由當時幾乎所有陸塊合併而成。根據板塊重構(Plate reconstruction),羅迪尼亞大陸存在於新元古代(11.5億到7億年前)。羅迪尼亞大陸是由存在於20到18億年前的哥倫比亞大陸分裂後的陸塊合併形成的。羅迪尼亞大陸和另一個超大陸盤古大陸已經是地球歷史上廣為人所接受的曾經存在的兩個超大陸。

羅迪尼亞大陸在新元古代分裂,分裂的陸塊之後在3到2.5億年前合併成盤古大陸。相對於3億年前的盤古大陸,目前對羅迪尼亞大陸的地球動力狀態所知甚少。目前可以從古地磁學所提供的線索得知個別板塊在羅迪尼亞大陸時代的緯度,但當時所在的經度則要靠現已散布在世界各地的相似地質特徵來推測。

大約7億年前成冰紀的時候,地球進入雪球地球狀態,全球溫度急遽下降。埃迪卡拉紀和寒武紀的生物快速演進[1]一般認為是因為羅迪尼亞大陸的分裂引發。

對古生物與生命影響

不像後來的超大陸,羅迪尼亞大陸是個荒地。羅迪尼亞大陸在生命在陸地上出現前就已存在;因為當時臭氧層尚未形成,過於強烈的紫外線使陸地不適合生命生存。儘管如此,羅迪尼亞大陸對于海洋生物的影響相當明顯。

在成冰紀,全地球經歷了大規模的冰河時期,平均溫度至少相當於現在最冷氣溫。羅迪尼亞大陸可能被冰河或南極冰帽覆蓋。

低溫可能使大陸分裂的效應增強。地殼底下的地熱能到達一定峰值後大陸就會開始分裂。由於溫度較高的岩石密度較小,將會被抬升至相對於周遭岩石較高的高度。這些較高的區域溫度較低,使冰不融化,也許可以解釋埃迪卡拉紀的許多冰川

陸地分裂造成新的海洋,海底擴張開始,產生溫度較高,密度較低的海洋地殼。因為密度較低的關係,這些溫度較高的地殼不會沉入溫度較低,密度較高的地殼,而是向上抬升造成海平面上升,形成許多淺海。

因為海洋面積增加,蒸發量增加造成降雨量增加,加快裸露岩石的風化。18O:16O 的同位素比例資料輸入電腦模型,顯示因為噴出岩的快速風化,增加降雨量使溫室效應減弱,造成雪球地球。

增加的火山活動使海洋的環境增加了許多生物的養分,在早期生命演化扮演重要角色,早期大陸的移動所帶來的影響一定程度上啟動了顯生宙[2]

視頻

羅迪尼亞大陸 相關視頻

十億年前的地球叫羅迪尼亞大陸 那麼十億年後的地球呢?
地球上最早的大陸叫羅迪尼亞大陸,一天只有18小時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