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緬甸戰役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緬甸戰役,是指在1942年—1945年由於日本泰國入侵併占領緬甸的歷史,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一部分。

背景

東南亞的緬甸當時是英國的殖民地,位於中國的西南方,西接印度,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日本進攻緬甸的戰略意圖包括:切斷中國陸路補給線以孤立中國(滇緬公路被日軍切斷後,同盟國修建了中印公路及騰密公路以補給中國),為日本占領的英屬馬來亞及印尼建立戰略防衛圈,以及作為入侵印度的基地等[1]。當時英國由於自身受到軸心國同盟納粹德國的攻擊,無力在緬甸投入很多力量以進行有效防備和抵抗日本的進攻。1942年日本用於進攻緬甸的軍隊大約有6萬人,大大超過英國在緬甸的防務力量。中、英、美三國在緬甸的戰略目標並不相同,使得盟軍作戰變得複雜。

影響

日本占領緬甸後,在緬甸實行殖民統治,日本又將領土割讓予其盟友泰國,因此許多緬甸人民積極展開與日本和泰國的鬥爭,抗日戰爭一直堅持到1945年日本投降。

不過,緬甸國內也有很多反對英國殖民政府、希望緬甸獨立的人士,如緬甸歷史上著名的革命家昂山。昂山有着複雜曲折的人生經歷,他在抗日戰爭之前,曾在日本組織和訓練緬甸獨立義勇軍,因此對日本持一定的好感。他在日本侵略戰爭中參加過日軍與盟軍的戰鬥,然後在日軍的支持下宣布緬甸從英國獨立。然而,他在利用日本人的支持得到獨立後,政策卻出現了大轉變,開始轉而支持美英的同盟國一方,並開始反攻日軍。1945年日本投降後,他即宣布緬甸獨立是有效的,並在獲得英國的承認後,於1948年初正式成立了緬甸聯邦。由於日本人早先支持過緬甸脫離英國統治,昂山率領的緬甸新政府在戰後對日本持一種較為友好的態度,可以從戰後賠款等問題上體現出來[2]

日本占領緬甸時,英國人組織了一支由孟加拉穆斯林組成的孟加拉v支隊阻止日軍進入印度,但他們沒遵照指令討伐日軍,反而主要是搶奪若開人的土地,屠殺佛教徒,引起戰後兩族不斷的糾紛。

視頻

緬甸戰役 相關視頻

蔣介石:國民黨軍隊代表中國為緬甸戰役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緬甸戰役中他以一個團的兵力擊潰日軍,解救英軍7000人,受世界矚目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