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綠竹青青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綠竹青青》出自宋代文學家洪邁的《容齋隨筆》卷六。

原文

毛公解《衛詩淇奧》,分綠竹為二物,曰:「綠,王芻也。竹,萹竹也。」《韓詩》:竹字作,音徒沃反,亦以為萹築。郭璞云:「王芻,今呼白腳莎,即泬蓐豆也。萹竹似小藜,赤莖節,好生道旁,可食。」又云:「有草似竹,高五六尺,淇水側人謂之菉竹。」案此諸說,皆北人不見竹之語耳。《漢書》:「下淇園之竹以為楗。」寇恂為河內太守,伐淇園竹為矢百餘萬。《衛詩》又有「藋藋竹竿,以釣於淇」之句,所謂綠竹,豈不明甚,若白腳莎、泬豆,安得雲猗猗青青哉?

譯文

西漢時魯郡人毛公(名亨)解釋《詩經》 衛風的《 淇奧》 時,把詩中的『綠竹』一詞分為兩種東西,他說:「『綠』就是王芻,『竹』就是篇竹。」《韓詩》(漢初燕人韓嬰解釋的《詩經》 )中也說:「竹」字作「薄」,音徒沃反,也以為是篇竹。東晉文學家、訓話學家郭璞解釋說:「王芻現在叫『白腳莎』,就是綠壽豆。篇竹樣子象小藜,紅莖有節,喜歡生長在路邊,可以食用。」 又說:「有一種草象竹子,高五六尺,淇水兩岸的人稱它為『綠竹』。」認真研究上邊約幾種說法,都是北方沒有見過竹的人的臆測。《漢書》上說:「砍下淇園的竹子作欄(堵塞河提決口使用的材料)用。」東漢初年的寇恂作河內(今河南黃河以北地區)太守時,曾砍伐淇園的竹子作了一百餘萬支箭。《詩經》 衛風的《竹竿》 一詩有「長而尖的竹竿喲,可作魚竿釣於淇水之上」的詩句,由此可見,所謂「綠竹」是一種生長在淇水邊上的竹子是十分清楚的。如果是白腳莎、綠豆之類的小草,怎麼能說是美而且茂盛呢?

作品簡介

《容齋隨筆》分《隨筆》、《續筆》、《三筆》、《四筆》、《五筆》,共五集七十四卷。其中前四集各十六卷,因書未成而作者過世,故《五筆》僅為十卷。這部書內容範圍頗廣,資料甚富,包括經史百家、文學藝術、宋代掌故及人物評價諸方面內容。它對後世產生了較為深遠的影響,《四庫全書總目提要[1]推它為南宋筆記小說之冠。

《《容齋隨筆》[2]最重要的價值和貢獻是考證了前朝的一些史實,如政治制度、事件、年代、人物等,對歷代經史典籍進行了重評、辨偽與訂誤,提出了許多頗有見地的觀點,更正了許多流傳已久的謬誤,不僅在中國歷史文獻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影響,而且對於中國文化的發展亦意義重大。

視頻

綠竹青青 相關視頻

《容齋隨筆》
《容齋隨筆》等古籍發行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