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林奇緣

越劇舞台藝術(劇照)原圖鏈接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綠林奇緣》,古裝戲,該劇2008年由上海蕭雅工作室演出,蕭雅、陳歆、張穎超主演。
劇目介紹
越劇《綠林奇緣》寫明末時,無名山大王羅家駒救下途遭總兵調戲遇險的縣令千金張玉華並與之成親,後驚悉她是被二頭領曹姐強制入洞房,便毅然贈以虎頭令釋放。事後總兵以「官與匪通」之罪要挾縣令應親,又逼其盜令、交令後發兵偷襲山寨,使義軍傷亡慘重。由此,曹疑羅暗通官府,羅恨張恩將仇報,而張已陷入總兵逼嫁之絕境,卻遇羅仗劍前來取她首級以祭死難戰士之亡靈。後因縣令嫌疑方釋,羅、曹才同心協力,將汁就計,用張之花轎誘殺總兵。花燭重燃之日,羅軍令在身,與張欲和即離。
中國戲曲
戲曲是我國傳統的戲劇形式,是我國最具有民族特點和風格的藝術樣式之一。其最早可以追溯到上古時代用來娛神的原始歌舞。《尚書堯典》上說:「於!子擊石拊石,百魯率舞。」《呂氏春秋古樂》上也說:「昔葛天氏之樂,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闕:一曰《載民》,二日《玄鳥》,三日《遂草木》四日《奮五穀》五日《敬天常》六曰《達帝功》,七曰《依地德》八曰《總禽獸之極》。」 如在許多古老的農村, 還保持着源遠流長的歌舞傳統,如「儺戲[1]」;同時,一些新的歌舞如「社火」、「秧歌」等適應人民的精神需求而誕生。正是這些歌舞演出,造就出一批又一批技藝嫻熟的民間藝人,並向着戲曲的方向一點點邁進。《詩經》里的「頌」,《楚辭》里的「九歌」,就是祭神時歌舞的唱詞。從春秋戰國到漢代,在娛神的歌舞中逐漸演變出娛人的歌舞。從漢魏到中唐,又先後出現了以競技為主的「角牴」(即百戲)、以問答方式表演的「參軍戲[2]」和扮演生活小故事的歌舞「踏搖娘」等,這些都是萌芽狀態的戲劇。
視頻
綠林奇緣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移至 ↑ 儺戲是什麼?儺戲的來源是什麼?,為什麼網,2015-07-18
- 移至 ↑ 歷史知識 > 參軍戲,國學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