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經義述聞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經義述聞》結合小學、校勘、經學,自序云:「諸說並列,則求其是;字有假借,則改其讀。」又有阮元序。《經義述聞》初刊於嘉慶二年(1797年),為未完整本;道光七年(1827年)重刻。

內容簡介

《經義述聞》是王引之所做[1]。其中約有一半是記述其父王念孫的關於經義的論說,故書名曰「經義述聞」,但也有不少是作者自己的見解。本書大多為隨經文所做的訓詁和校勘。

綜觀《經義述聞》全書,其要在校正古書文字和闡釋文字假借兩方面。歷來學者對《經義述聞》評價甚高。該書在訓詁和校勘上的卓越成就使它在中國語言學史和清代學術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出版

嘉慶二年(一七九七), 初刊,不分卷。

嘉慶二十二年,再刻於江西,15卷。

道光七年(一八二七) ,重刊於京師,增加《太歲考》、《春秋名字解詁》兩篇,為足本,32卷。另有學海堂本,止28卷,乃是據32卷本合併而成(據葉德輝說)。

一九八五年,江蘇古籍出版社據32卷本(大部分是揚州仿刻道光七年本,偶有道光七年原刻本)影印,書尾附條目索引,檢閱甚便。

作者介紹

王引之,清代漢學家。字伯申,號曼卿。江蘇高郵人。父念孫、祖安國,皆以治名物訓詁稱著。早年,承其家學,究心《爾雅》、《說文》、《音學五書》等,以求文字、音韻、訓詁之學。嘉慶四年(1799)為進士,以優異成績徑授翰林院編修,後擢升至禮部左侍郎。參與纂修《詞林典故》,任實錄館、國史館副總裁。

道光七年(1827),晉工部尚書。曾奉旨勘訂《康熙字典》訛誤,輯為《考證》十二冊。逝世後,諡號文簡。其學力主通核,不尚墨守,以文字訓詁最為專精,與其父王念孫齊名,並稱「高郵二王」。

原文

〖經義述聞〗三十二卷。清王引之(1766-1834)撰。引之幼承念孫家教,此書所述,多為念孫所授,而為引之所繼承並有所發展。自序稱「旦夕趨庭,聞大人講授經義,退而錄之。終然成帙,命曰《經義述聞》。所述均為訓釋《周易》、《尚書》、《毛詩》、《周禮》、《禮記》、《大戴禮記》、《左傳》、《國語》、《公羊傳》、《穀梁傳》、《爾雅》等書中的訛字、衍文、脫簡、句讀等疑難問題,糾正毛、鄭、馬、賈、服、杜之舊注,陸、孔、賈之舊疏,解決了自漢以來很多不易解決的問題,最大的價值在校勘與訓詁,很多難讀或前人誤讀的文句,經引之廣徵博引、深入考辨而冰釋[2]

凡《易》一百零六條、《尚書》一百零五條、《毛詩》一百五十條、《周官》九十六條、《儀札》七十四條、《大戴札記》二百二十一條、《禮記》二百一十二條、《左傳》二百一十六條、《國語》一百七十一條、《春秋名字解詁》二百九十條、《公羊傳》五十四條、《穀梁傳》六十一條、《爾雅》二百一十八條、《太歲考》二十八條、《通說》五十三條。為讀經的重要參考書,對於研究文字、訓詁、音韻學也有重要參考價值。是王引之的代表作之一。與《經傳釋詞》、《讀書雜誌》、《廣、雅疏證》並稱「王氏四種」(念孫、引之)。

此書版本很多,主要有《皇清經解》本、《四部備要》本、1985年江蘇古籍出版社影印本,1975年台北世界書局影印本等。

視頻

經義述聞 相關視頻

江蘇高郵王念孫王引之父子:言傳兼身教 家訓勵後昆平

參考文獻

  1. 《經義述聞》(王引之),中國孔子網,2017-11-20
  2. 從《經義述聞》看王引之的訓詁方法,道客巴巴,201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