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細菌性角斑病

細菌性角斑病

細菌性角斑病主要危害葉片和瓜條。葉片受害,初為水漬狀淺綠色後變淡褐色,因受葉脈限制呈多角形。後期病斑呈灰白色,易穿孔。濕度大時,病斑上產生白色粘液。莖及瓜條上的病斑初呈水漬狀,近圓形,後呈淡灰色,病斑中部常產生裂紋,潮濕時產生菌膿。果實後期腐爛,有臭味。

目錄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細菌性角斑病

危害對象; 葉片和瓜條

屬性; 植物病害

常危害; 黃瓜、西瓜、豆角、棉花、甜柿

簡介

是一種植物病害,其病原菌為丁香假單胞桿菌黃瓜角斑病致病變種Pseudomonas syringae pv. lachrymans (Smith et Bryan) Young, Dye & Wilkie,屬薄壁菌門假單胞菌屬,常危害於黃瓜、西瓜、豆角、棉花、甜柿等。

發病條件

(1)一般低溫、高濕、重茬的溫室、大棚發病重。

(2)該病為細菌性病害。病菌在種子或隨病株殘體在土壤中越冬。翌春由雨水或灌溉水濺到莖、葉上發病。菌膿通過雨水、昆蟲、農事操作等途徑傳播。

(3)發病適宜溫度為18~25℃,相對濕度為75%以上。在降雨多、濕度大、地勢低洼、管理不當、連作、通風不良時發病嚴重。

(4)磷、鉀肥不足時發病也重

(5)黃河以北地區露地黃瓜,每年7月中旬為角斑病發病高峰期,棚、室黃瓜4~5月為發病盛期。

概念區分

細菌性角斑病初期症狀易與霜霉病和生理性充水相混淆,應慎重區別。角斑病與霜霉病的主要不同處是其病斑較小,顏色淺,後期穿孔;葉背病部水浸狀明顯並產生乳白色菌膿。對光觀察,葉片有透光感。

生理充水的葉背出現多角形水浸斑,這種現象主要發生在地溫高、氣溫低,特別是連陰天、空氣濕度大、通風不良、蒸騰受阻時,細胞內的水分滲流到細胞間,使葉面出現水漬狀污綠色斑點或多角形斑塊。太陽出來後溫度升高,斑塊消失,葉面不留痕跡。

衰弱的植株,白天溫度升高後水漬斑也不消失。幾經反覆,細胞死亡,葉片乾枯,或出

現泡泡病症狀,即葉脈間葉肉隆起,隆頂呈灰白色,或灰褐色近圓形斑點,不穿孔。

注意事項

1、現配現用,不得與強酸、強鹼性農藥混用。

2、施藥後4小時內降雨,需重新噴霧。

3、如有輕微沉澱析出屬正常,不影響藥效,使用時搖勻即可[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