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線葉黃楊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線葉黃楊

線葉黃楊(拉丁學名: Buxus linearifolia M. Cheng)黃楊科、黃楊屬灌木植物。小灌木,高約1米,枝圓柱形,灰白色;小枝四棱形,直徑不達1毫米,被輕微的短柔毛,節間長4-6毫米。生長於潮濕稀灌叢中 。產廣西上思東南十萬大山。模式標本采自該地。

基本信息

中文學名:線葉黃楊

拉丁學名:Buxus linearifolia M. Cheng

界:植物界

門:被子植物門

綱:雙子葉植物綱

科:黃楊科

屬:黃楊屬

種:線葉黃楊

形態特徵

小灌木,高約1米,枝圓柱形,灰白色;小枝四棱形,直徑不達1毫米,被輕微的短柔毛,節間長4-6毫米。葉薄革質,密集,線形,稀線狀披針形,長1.5-2.5厘米,寬3-5毫米,兩端均同樣漸尖,頂鈍,往往有小凹口,基部甚狹,葉面中脈凸出,葉背中脈略平,側脈在葉面極細密、顯著,與中脈成30-35度角,葉背不甚分明;無明顯葉柄。花序腋生兼頂生,頭狀,花序軸長約4毫米,苞片卵形,尖頭,基部無花的小形苞片多片,覆瓦狀緊密排列;雄花:約4朵,花梗長約0.8毫米,萼片闊卵形,長約2毫米,外萼片弓曲,不育雌蕊具細瘦柱狀柄,末端膨大,高約1.4毫米;雌花:受粉期間,子房長度和花柱相等,無毛,花柱扁闊,稍弓曲,柱頭倒心形,下延達花柱中部。成熟蒴果未見。花期3月。

生長環境

生長於潮濕稀灌叢中 。

分布範圍

產廣西上思東南十萬大山。模式標本采自該地。

繁殖方式

播種繁殖:播種床9月初時,選用疏鬆肥沃、排水良好的沙壤作為播種床,施入底肥(有機肥),同時混入殺蟲及殺菌劑,將土壤深翻整平後作播種床。

播種量:每平方米50-60克,先把種子和適量沙子進行混合,然後均勻撒在苗床上,再在上面覆1-1.5毫米細土,蓋上草帘子保濕。

播後管理

播後的種子在當年只長胚根而不發芽,為了防止凍害,11月中下旬土壤封凍之前,需要在草帘子上蓋上5-8厘米土。第二年3月中下旬,把草帘子和覆土除去,然後在苗床上搭塑料拱棚,溫度需要控制在25-30℃之間。大約20天胚芽長出土面,這之後棚內的溫度要確保在20-25℃之間,同時需要適當澆水,4月下旬氣溫穩定,這時可以拆掉塑料拱棚。苗期需要拔草鬆土,及時灌水、追肥,同時也要及時防治病蟲害。

扦插繁殖

苗床:選擇地勢高、土層深厚、土壤疏鬆、排灌良好的地塊。將草根和石塊清除之後,將土壤整成約1-1.2米的高畦,再使用5%代森錳鋅1500倍加10%吡蟲啉1000倍澆施,把地下的害蟲和有害病菌消除。苗床在整平之後,用鐵鍬拍平,澆10%腐熟稀人糞尿,再往床面上鋪一層黃泥土或過篩的焦泥灰,厚度約為5厘米。

插穗:扦插繁殖隨時都可以進行,但以夏天選用當年生長的嫩枝條作插穗為佳。插條選取當年生木質化或半木質化的優良枝條。採集後,剪截插穗適宜在陰涼背風的地方進行。截剪時,如果節間已長出小枝,就沿節上下各0.5厘米處截斷,然後依照小枝的着生位置把莖節剖成兩半,分成兩枝進行扦插,如果枝條沒長出小枝,則需要留2節,上端在芽的上方1厘米處截成平切面,下端在離芽0.5厘米處截成馬耳形或平切。

扦插:不宜過深,大枝深度為下一莖節插入土壤1厘米,小枝在進行分株扦插時,平截面向下,深度以母株進入土壤1厘米為宜,插穗與地面成約45度的傾斜,淺插斜插對插條提前生根成活有利。扦插後需要將插穗周圍的土壤壓實,同時隨即澆一次透水,讓插穗下部和土壤貼實。扦插的行距一般為12-15厘米,株距6-8厘米。扦插時,插穗上的葉片不要留太多,但也不要全部剪除,下部叫葉片可全部連葉柄剪去,上部留2片葉,然後再根據葉片大小,將每個葉片再剪上1/2至2/3,減少水分與養分的過多消耗。

管理:扦插後,要搭棚遮蔭,減少蒸騰量,避免陽光直射苗床。早春或晚秋扦插時,還需要加蓋薄膜,這樣可以防止冬害。扦插後還要注意經常澆水,以此保持苗床土壤的濕潤,以苗床表面土壤不顯白為宜。追肥結合澆水進行便可,也可以用磷酸二氫鉀加尿素進行葉面噴施。除草工作要仔細進行,不可以碰撞插穗。

栽培技術

行距:黃楊樹對土壤要求不嚴格,沙土、壤土、褐土地都能種植,但最好是含有機質豐富的壤土地。整地時要求地型平整。結合深翻,加施有機肥,每畝2000公斤左右。施基肥時應注意有機肥一定要充分腐熟,深施在栽植穴內。栽植時間在北京地區的氣候條件下,栽植幼苗以春季為主,一般在4月上旬「清明」前兩三天為宜。黃楊樹露地栽植一般株行距:0. 5×1. 5或0. 4×1. 2米,每畝栽植約1000-1500株。隨着樹齡的增長,以後可以隔株起苗。黃楊營養缽苗可以穴植或溝植。

栽苗前根據計劃的行株距打線定點,按點挖穴或是按栽植的行距開溝,開溝深度應大於苗根深度,約為40公分深。栽植前應深施基肥,將充分腐熟的有機肥與土拌均,施入穴底。栽植時將苗木去掉營養缽,按株距排列溝中,使根系接觸土壤,填土踩實。覆土後踩實時,不可將土球踩碎,應踩在土球與樹穴空隙處。覆土深度以比原有土印略深,以免灌水后土壤下沉而露出根系,影響成活。

澆水:澆水是保證栽苗成活的主要措施,特別是北方春季乾旱少雨,蒸發量大,如果供水不足,會嚴重影響苗木成活率。栽苗後可每隔4至6行在行間用土培起壟,以利灌水。要求栽苗後24小時內灌第一次水,隔3至5天灌第二次水,再隔5至7天灌第三次水,灌完三水之後,可根據天氣和苗木情況再決定是否灌水。水量不可過大或過小,水量過大,土壤變軟,苗木容易倒伏;水量過小,影響成活。栽植苗經灌水或較多的降雨後,苗木易倒伏、傾斜或露根,如發生此類現象,應立即扶直、培土、踩實,否則由於苗木正在發芽生長,幾天之內苗干就會變彎。扶苗時,可先將苗根附近的土挖開,將苗木扶正,找直行間和株間方向,然後還土踏實。栽苗後經連續三次灌溉,苗床土下陷且出現坑窪時,應及時進行平整、填土。也可結合中耕將地面耬平,以使苗木受水量一致,防止旱澇不均。黃楊樹比較喜水,在澆水上應掌握「寧濕勿干」的原則。在幼苗時期,根系較淺,對水分敏感,一般以保持表層土壤濕潤為度,應少量多次的灌溉。在苗木速生時期,生長迅速,需水量大,應大水灌溉,使之有濕有干,澆足灌透。但在生長後期,為防止苗木徒長,促進木質化,則應停止灌溉。一般在夏未就應開始控制澆水。灌溉時間:每次澆水的時間,最好在早晨和傍晚,不要在氣溫最高的中午進行。

除草:中耕除草是苗期管理的一項經常性工作。中耕和除草是兩個概念,但可以結合進行。一般中耕除草最好在雨後或灌溉後進行,在土壤濕潤時將草連根拔掉,鬆土效果也好。苗木新栽不久,大部分土面暴露於空氣當中,不僅土壤極易乾燥,而且易生雜草,此期間應及時進行中耕除草,以利於促使苗木根系發育。一般苗根附近應稍淺耕,株行間可適當加深,通常3至5厘米。雨季中耕,促進氣體交換和氣態水的蒸發,可以防止苗木瀝澇。北方地區一般春季乾旱,秋季雜草已停止生長,這兩個時期應以中耕為主,夏季則以除草為主。雜草的速生期是在雨季前後,這一時期要加強除草,除草要堅持除早、除小、除了的原則。對多年生雜草必須將其地下部全部挖出,否則,將越來越難清除。

追肥:可及時補充苗木在生長發育旺盛時期對養分的大量需要,促進苗木的生長發育,提高質量。黃楊在幼苗期需要的磷比較多,而生長旺季需要氮比較多,到秋季停止生長時期則需較多的鉀。在苗木栽植後,可葉面噴施0. 4%的磷酸二氫鉀溶液,宜在陰天或早、晚空氣濕潤時進行。一般每月葉面噴施三至四次磷酸二氫鉀即可。新移植的黃楊苗木,應抓緊在前期施肥,但要注意肥料濃度不能太大,以免灼傷新根。在苗木速生期,應加大施肥量和增加施肥次數,每月不少於一次,追施氮肥可用尿素,分干施和濕施兩種方法。干施可撒施和溝施,撒施是將化肥均勻撒施到苗間土上,施後淺鋤1-2次加以覆土;溝施是在苗木行間開溝,一般距苗根15-20cm處,把化肥施入溝內,然後覆土。溝施時要注意開溝深度應在根系的分布層,以利苗木對肥料的吸收。濕施是將肥料溶解在水中,全面澆灑在苗床上或行間,最好在施後再灌水一次,避免灼害。施用氮肥應在春夏進行,最後一次施氮肥不能遲過「立秋」。以防苗木徒長,降低黃楊幼苗的越冬能力。8-9月份一定要停施氮肥,施肥以磷、鉀肥為主。促進黃楊苗木的木質化和根系生長,提高苗木抗寒能力。

整形:生長期隨時剪去徒長枝、重疊枝及影響樹形的多餘枝條。黃楊萌發較快,一般在發新梢後,將先端1-2節剪去,可防止徒長。黃楊結果後,要及時摘去,以免消耗養分,影響樹勢生長。

翻盆:一般2-3年進行一次,時間以春季萌發前為好。結合翻盆剪去部分老根及過長過密根系,換去1/2舊土,塞以肥沃疏鬆的培養土,以利根系發育。

病蟲害防治

黃楊主要蟲害有介殼蟲和黃楊尺螃,介殼蟲可用人工刷洗殺之,或用80%敵敵畏1500倍液噴殺;黃楊尺嫂用80%敵百蟲可狙性粉劑噴殺,或用40%氧化樂果1000-2000倍噴殺。主要病有煤污病,會引起落葉現象,防治關鍵是清除介殼蟲,並經常噴葉面水,沖洗灰塵,使之生長良好。

白粉病:大葉黃楊白粉病又稱作粉霉病。常感染大葉黃楊的葉、頸、等部位,該病發生時,危害處表面出現一層白色粉末,病情嚴重時大葉黃楊葉片枯萎。該病常發生在悶熱潮濕不通風的環境中。

防治方法:噴灑密度為1.0035(0.5波美度)的石硫合劑或托布津。多菌靈等藥劑。

白絹病:大葉黃楊白絹病發病時基部接近土壤處變褐色腐爛,菌絲體白色絹絲狀、初白色後變黃至褐色如油菜籽狀、此病多發生於土壤潮濕,多雨高溫盛夏季節。

防治方法:盆土使用前應消毒,同事注意環境通風,避免栽培過密,修去病枝。發病前應定期噴灑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

葉斑病:大葉黃楊葉斑病也叫做黑斑病褐斑病。其症狀為葉片中間出現黑斑點。然後葉黃脫落。該病多因為環境沒惹不通風和潮濕所起。

防治方法:注意改善環境條件,發病初期可摘除病葉,並集中燒毀,噴灑1%波爾多液4-5詞,每隔7天噴灑一次。

主要價值

園林綠化:黃楊也叫冬青,是一種常綠的植物,葉子外觀十分漂亮,並且可以修剪成不同的形狀,經常被種植在園林、花壇中,起着綠化的作用。

經濟價值

黃楊的枝幹是一種上好的木材,細膩不易斷裂,色澤潔白並且很堅硬,是做筷子、棋子和木雕的上好材料,可以說是黃楊給人們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效益。

藥用價值

黃楊在中醫學中具有很好的除濕活血,消腫止痛的作用。所以在生活中,女性多以黃楊治療月經不調或者是經期小腹疼痛的症狀,老年人多用其治療風濕或者是關節疼痛等症狀。

參考文獻

夏季,黃楊怎麼越長葉越「黃」?,中國花卉報, 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