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評劇舞台藝術(劇照)原圖鏈接來自 蜂鳥網 的圖片

紅羅衫》故事源出《警世通言》。編劇:薛柯興。

目錄

劇目介紹

評劇《紅羅衫》劇情介紹:

明代。永樂年間,北直隸涿州蘇雲,少年及第,選授浙江蘭溪知縣,攜懷孕九個月之妻鄭巧娘赴任。臨行;蘇老夫人將兩件紅羅衫分贈蘇雲夫婦,囪男式羅衫需補個洞孔,未能帶走。

不幸,蘇雲夫婦途屮誤上徐虎賊船,蘇雲被害,巧娘逃出,途中產嬰,徐追甚急,只好用紅羅衫裹嬰,藏於碑石後面,投江自盡,嬰兒被抱回撫養。

18年後,徐養子徐繼祖進京科考,恰在蘇老夫人家歇腳,老夫人思念亡兒,見繼祖相貌相似,遂把羅衫送繼祖,托其為蘇雲報仇。

繼祖及第,選授監察御史,差往南京刷卷,經王尚書府,曾被王尚書營救的鄭巧娘,狀告徐虎。繼祖終於決是懲辦兇手,並在審理中根據兩件羅衫再合,查明自己身世

中國戲曲

戲曲是我國傳統的戲劇形式,是我國最具有民族特點和風格的藝術樣式之一。其最早可以追溯到上古時代用來娛神的原始歌舞。《尚書堯典》上說:「於!子擊石拊石,百魯率舞。」《呂氏春秋古樂》上也說:「昔葛天氏之樂,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闕:一曰《載民》,二日《玄鳥》,三日《遂草木》四日《奮五穀》五日《敬天常》六曰《達帝功》,七曰《依地德》八曰《總禽獸之極》。」 如在許多古老的農村, 還保持着源遠流長的歌舞傳統,如「儺戲[1]」;同時,一些新的歌舞如「社火」、「秧歌」等適應人民的精神需求而誕生。正是這些歌舞演出,造就出一批又一批技藝嫻熟的民間藝人,並向着戲曲的方向一點點邁進。《詩經》里的「頌」,《楚辭》里的「九歌」,就是祭神時歌舞的唱詞。從春秋戰國到漢代,在娛神的歌舞中逐漸演變出娛人的歌舞。從漢魏到中唐,又先後出現了以競技為主的「角牴」(即百戲)、以問答方式表演的「參軍戲[2]」和扮演生活小故事的歌舞「踏搖娘」等,這些都是萌芽狀態的戲劇。

視頻

紅羅衫 相關視頻

評劇流派藝術介紹與欣賞!
中國戲曲是指尖上的藝術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