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紅燈牡丹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紅燈牡丹一般指芍藥屬 芍藥屬(學名:Paeonia L.)雙子葉植物綱,毛茛科灌木、亞灌木或多年生草本植物。約35種,分布於北溫帶,大部產亞洲,部分種類分布在歐洲南部和北美洲西部,中國有11種。主要分布西南、西北地區。各種的培植變種繁多。芍藥屬地下部塊狀或粗厚,葉基生或莖生,大,互生,羽狀或三出複葉或深裂;花大而美麗,單生於枝頂或有時成束,紅色、黃色、白色或紫色;萼片宿存;花瓣革質或肉質,但在栽培種中的常為重瓣;雄蕊多數;花盤環狀或杯狀;心皮離心發育,結果時變為蓇葖,每個有種子數顆。芍藥屬為極美麗的觀賞植物,馳名中外,牡丹和芍藥在中國已有悠久的栽培歷史,中國是牡丹的起源和栽培中心,牡丹乃[[唐]、三朝國花,擁有1600多年的栽培歷史。牡丹、芍藥被稱為花王與花相。 芍藥屬植物其根、皮併入藥。[1]

形態特徵

灌木、亞灌木或多年生草本。根圓柱形或具紡錘形的塊根。當年生分枝基部或莖基部具數枚鱗片。葉通常為二回三出複葉,小葉片不裂而全緣或分裂、裂片常全緣。單花頂生、或數朵生枝頂、或數朵生莖頂和莖上部葉腋,有時僅頂端一朵開放,大型,直徑4厘米以上;苞片2-6,披針形,葉狀,大小不等,宿存;萼片3-5,寬卵形,大小不等;花瓣5-13(栽培者多為重瓣),倒卵形;雄蕊多數,離心發育,花絲狹線形,花葯黃色,縱裂;花盤杯狀或盤狀,革質或肉質,完全包裹或半包裹心皮或僅包心皮基部;心皮多為2-3,稀4-6或更多,離生,有毛或無毛,向上逐漸收縮成極短的花柱,柱頭扁平,向外反卷,胚珠多數,沿心皮腹縫線排成2列。蓇葖成熟時沿心皮的腹縫線開裂;種子數顆,黑色、深褐色,光滑無毛。

牡丹和芍藥的區別

牡丹是木本,芍藥為草本;牡丹在北京花期為4月下旬至5月上旬,芍藥花期為5月上中旬;牡丹花蕾無粘液,芍藥不少花蕾上俱有粘液;牡丹花瓣有的有斑,芍藥花瓣無斑。

地理分布

約35種,分布於歐、亞大陸溫帶地區。中國有11種,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地區,少數種類在東北、華北及長江兩岸各省也有分布。牡丹 P. suffruticosa、芍藥P. lactiflora為中國主要藥材之一,全國不少地區都有栽培,尤以四川(墊江、渠縣、中江)、河南(洛陽)、山東(菏澤)、安徽(銅陵、毫縣)、浙江(東陽、臨安、餘姚)最為著名。分布於北溫帶,大部產亞洲,也有部分種類分布在歐洲南部和北美洲西部。

生長環境

野牡丹生海拔2300~3700米的山地陽坡及草叢中。四川牡丹生海拔2400~3100米的山坡,河邊草地或叢林中。牡丹中國栽培甚廣,並早已引種國外。在栽培類型中,主要根據花的顏色,可分成上百個品種。芍藥組植物有八種和六個變種,通常直稱為芍藥。 芍藥適宜栽培區位於N 30°至N 40°之間,露天栽培需要足夠的冬季自然低溫積累才能完成春化過程和打破休眠。在中國華北、華中、華東等大部分地區是芍藥的適宜栽培區,但南嶺山脈以南則不宜露天栽培。 [2]

化學特徵

Worsdell(1908)根據芍藥屬Paeonia L.的雄蕊離心發育,將其從毛茛科Ranunculaceae中分出,提升為芍藥科Paeoniaceae。隨後的深入研究發現了一系列分類學證據支持上述處理,其中芍藥屬含有獨特化學成分是有力證據之一,截止到2008年在芍藥屬中共分離得到近40個化合物,其中沒有木蘭亞綱普遍存在的苄基異喹啉類生物鹼及毛茛科常見的毛茛苷和氰苷,而以含有芍藥苷(paeoniflorin,一種單萜苷)類和丹皮酚(paeonol,一種簡單取代酚)類兩類化合物為其化學特徵。芍藥苷的結構為在單萜母核上連接一個苯甲酰取代基和一個葡萄糖苷化基團,類似物為在此基礎上連接有其他取代基,這一結構非常特殊,在自然界僅僅存在於芍藥屬中,因此成為芍藥屬從毛茛科中分出的重要化學證據;丹皮酚的結構為對甲氧基-鄰羥基苯甲醚。是通過莽草酸途徑代謝產生的,是次生代謝步驟較少且結構簡單的化合物,其類似物是在鄰位羥基上進一步苷化的一系列化合物。在植物中除芍藥屬外,還在蘿摩科鵝絨藤屬Cynanchum L. (郭麗冰等,1996)、報春花科報春花屬Primula L.(Goris & Frigot,1970)和天南星科天南星屬Arisaema Mart.(Ducki et al,1995)等類群中出現,但是在毛茛目中僅見於芍藥屬,也是芍藥屬的重要化學特徵(於津,肖培根,1987)。截止到2009年至少有262個化合物被報道存在與芍藥屬植物中,這些化合物可被分成7個類別:單萜苷類;黃酮類;鞣質類;芪類;三萜和甾體類;丹皮酚類和酚酸類等。

黃酮類:主要分離自芍藥屬植物的花部位。

鞣質類:果實部位(部分來自根皮)

芪類:主要分離自芍藥屬植物的種子中;

三萜和甾體類:分離自芍藥屬植物的不同部位(比如:根、根皮、根莖、葉、花和愈傷組織等);

酚酸類:大部分發現於芍藥屬植物的根、根皮中。

經濟價值

醫藥 在中國分布的種類中,多數種類的根、根皮供藥用,有鎮痙、止痛、涼血散瘀之效。[3]

植物文化

「落盡殘紅始吐芳,佳名喚作百花王。竟夸天下無雙艷,獨點人間第一香。」「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花之王———牡丹,原產我國,早在8世紀,首先傳到日本,18世紀引入歐洲,而後又傳入美洲。「天香國色擅名久,艷艷嫵媚更可憐。自與洛神魂共附,無人筆下不牡丹。」相傳,武則天稱帝後,為賀太平盛世,顯示帝威浩大,在正值嚴冬之時,乃令百花齊放,百花不敢違旨,唯有牡丹以為不合時宜,抗旨不從,武則天怒斥它膽大妄為,便將它從長安貶到洛陽,與可憐的洛神為伍。牡丹謫居洛陽並不氣餒,仍 然奮發有為,開得更好,蔚成天下第一。從此,每到穀雨時節,洛陽就有牡丹盛會。宋代大文豪歐陽修為此盛會寫詩作志。其詩曰:「洛陽地脈花最宜,牡丹尤為天下奇。」其志曰:「時值牡丹盛會,士庶竟為遨遊。」古代還有不少關於牡丹的軼事,開元時,明皇李隆基楊貴妃在沉香亭賞牡丹,因為聽膩了梨園舊曲,命翰林學士李白進清平調詞3首,其中有一首是這樣寫的:「名花傾國兩相歡,長伴君王帶笑看。解釋春風無限恨,沉香亭北倚欄杆。」詩中的「名花」是指牡丹,「傾國」則指楊貴妃,以牡丹之美喻貴妃之貌,可謂別出心裁。四相簪花的故事:北宋年間,那時韓琦鎮守揚州,就在禪智寺的芍藥圃中,忽有一株芍藥開了四朵大花,花瓣深紅,腰有金線,便是叫金帶緯的芍藥了。這種芍藥從所未有,極是珍異。下屬稟報上去,韓琦駕臨觀賞,十分喜歡,見花有四朵,便想再請三位客人,一同賞花。那時揚州有兩名出名人物,一是王珪(guī),一是王安石,都是大有才華見識之人。韓琦心想,花有四朵,人只有三個,未免美中不足,另外請一個人吧,名望卻又配不上。正在躊躇,忽有一人來拜,卻是陳昇之,那也是一位大名士。韓琦大喜,次日在芍藥圃前大宴,將四朵金帶緯摘了下來,每人頭上簪了一朵。這故事叫做「四相簪花宴」,這四人後來都做了宰相。自從唐明皇一句話以後,用芍藥花香來醒酒的風氣便風靡一時,朝野上下,凡有宴飲必定將各色芍藥折下,入在海盤之內,擺在餐桌中心。古人宴飲時巡酒至末座那一杯酒叫婪尾酒,芍藥在殿春開放,春季最後的時刻是屬於芍藥的,所以人們也把芍藥叫做婪尾春[4]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