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紅松站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紅松站》又名《紅松店》,現代劇,該劇1965年由浙江越劇二團首演。

劇目介紹

越劇《紅松站》曾昭弘根據張永枚同名歌劇改編二寫20世紀60年代,我黨紅軍時期女英雄韓梅攜女兒離開北京,冒着風雪又踏上井岡山革命之路,欲在老區落戶,以銀鋤為筆描繪江山。另一個老英雄馮松。30年前被敵人毀了雙目,如今不甘安度晚年,在那崎嶇山路間開設一簡陋的小客店——紅松站,樂為過往路人服務。兩位革命老人在站內相遇,他們雖知當年彼此的英雄事跡,卻從未見面。這天兩人在追憶當年戰鬥生涯時相識而緊握雙手,並以處處關心人、愛護人和恪守紅軍紀律的高尚品格,給青少年以深刻的思想教育。

中國戲曲

戲曲是我國傳統的戲劇形式,是我國最具有民族特點和風格的藝術樣式之一。其最早可以追溯到上古時代用來娛神的原始歌舞。《尚書堯典》上說:「於!子擊石拊石,百魯率舞。」《呂氏春秋古樂》上也說:「昔葛天氏之樂,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闕:一曰《載民》,二日《玄鳥》,三日《遂草木》四日《奮五穀》五日《敬天常》六曰《達帝功》,七曰《依地德》八曰《總禽獸之極》。」 如在許多古老的農村, 還保持着源遠流長的歌舞傳統,如「儺戲[1]」;同時,一些新的歌舞如「社火」、「秧歌」等適應人民的精神需求而誕生。正是這些歌舞演出,造就出一批又一批技藝嫻熟的民間藝人,並向着戲曲的方向一點點邁進。《詩經》里的「頌」,《楚辭》里的「九歌」,就是祭神時歌舞的唱詞。從春秋戰國到漢代,在娛神的歌舞中逐漸演變出娛人的歌舞。從漢魏到中唐,又先後出現了以競技為主的「角牴」(即百戲)、以問答方式表演的「參軍戲[2]」和扮演生活小故事的歌舞「踏搖娘」等,這些都是萌芽狀態的戲劇。

視頻

紅松站 相關視頻

越劇現代戲《紅松站》選段 名家何雅演唱 優美動聽!
越劇流派唱腔介紹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