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紅場閱兵》內容簡介:1945年5月9日,德國無條件投降,歐洲戰場反法西斯戰爭結束,蘇聯與歐洲各國均沉寂於久違的和平之中。為紀念逝去的英靈、表彰衛國戰爭中的英雄,斯大林決定在1945年6月24日舉行盛大的紅場閱兵式。

目錄

分集劇情

《上海紀實-檔案》 20150227 紅場閱兵·戈爾巴喬夫時代(上)

本期節目主要內容: 1987年5月的"紅場飛機事件",令蘇聯舉國震驚,200多名軍官被戈爾巴喬夫解職。半年後的閱兵式上,蘇聯展示了強大的現代武裝部隊、機械化裝甲部隊和導彈部隊。但僅一個月後,戈爾巴喬夫就和美國總統里根簽署了《中程導彈條約》。

《上海紀實-檔案》 20150227 紅場閱兵·戈爾巴喬夫時代(下)

本期節目主要內容: 1990年11月,在73周年閱兵式上,一名男子將手槍瞄向戈爾巴喬夫,但子彈射偏了,該事件使整個莫斯科異常緊張。之後,戈爾巴喬夫召集了一次軍官會議。官員們毫不隱瞞他們對戈爾巴喬夫的憤怒,認定他應對國家的不幸負責。一年後,戈爾巴喬夫下台,蘇聯解體。

《上海紀實-檔案》 20150226 紅場閱兵 勃列日涅夫時代(下)

本期節目主要內容: 1968年8月20日,勃列日涅夫拋出"有限主權論",這讓本來已經十分敏感的中蘇關係雪上加霜。同年11月7日,勃列日涅夫再度揚威紅場。然而,就在半年後,蘇軍的T-62坦克入侵中國"珍寶島",中國邊防軍不僅擊退了蘇軍、還繳獲了一輛T-62坦克

紀錄片流派

紀錄片一詞是英國約翰·格里爾遜最早稱呼出來的[1]

紀錄片美學觀的奠基者:維爾托夫、弗拉哈迪。其中維爾托夫開創了「電影眼睛派[2]」,提倡鏡頭如同人眼一樣「出其不意地捕捉生活」。

50年代的紀錄電影運動:五十年代末開始的紀錄電影創作潮流實際上由兩大紀錄電影運動組成,他們分別是法國導演讓·盧什(《夏日紀事》 1961年)為代表的「真實電影」運動以及由美國梅索斯兄弟(《推銷員》 1969年)代表的「直接電影」運動。真實電影為參與式電影,允許導演介入到紀錄片的拍攝過程中,煽動其中一些劇情的發展。直接電影為觀察式電影,力求避免干涉事件的過程,要求導演採取嚴格的客觀立場,以免破壞對象的自然傾向[3]

視頻

紅場閱兵 相關視頻

戈爾巴喬夫受邀參加俄聯邦大會,葉利欽上演逼宮橋段,戈爾巴喬夫時代落幕!
1945年5月9日,凱特爾元帥簽署了投降書,德國法西斯覆滅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