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紫陽街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紫陽街

中文名稱;紫陽街

適宜遊玩季節;四季皆宜

所屬國家;中國

著名景點;紫陽橋。紫陽坊

街名由來;紀念南宋道教始祖紫陽真人

所屬城市;浙江省臨海市

紫陽街臨海市第一古街,是千年古城的縮影,是歷史文化名城的象徵。 街名的來歷 紫陽街原來是有街無名。據民國二十三年(1934)重修《臨海縣誌稿》繪製《臨海縣治附郭圖》上,這條街沒有街名的記載,而按照古蹟、人名、地名而稱呼這條街的所在地,當時稱街的北端黃坊橋,南頭攬秀樓,中間地段,從北至南稱紫陽宮、一洞天、奉仙坊、十字街口、迎仙坊、白塔橋頭、方一仁、德清巷口、牌門周、臘巷口、安樂天、炭行街等50多處地名,由於地名眾多,給當時的市民通信帶來許多不便。

概述

紫陽街的街道古色古香。全都是用青石板鋪成的,每塊青石板大小相同,顏色相同,都是精心雕琢的,非常講究。兩旁的房子別具特色。它沒有現代建築的氣魄雄偉,但卻有明清朝代的古色古香,那木頭房有的只有三層高,門和窗戶雕刻着各種圖案:那飛舞的活靈活現,那翱翔的鳳栩栩如生,真是龍鳳呈祥

紫陽街的燈籠特別引人注目。家家戶戶的窗口、屋檐下,張燈結彩,掛滿了一盞盞、一串串的大紅燈籠,紅得格外鮮艷。遠遠看去,像一串串小紅辣椒似的。每當夜晚,燈光閃爍,好一派祥和喜慶的景象。[1]

地理位置

紫陽街位於東經121度12分,北緯28度84分左右,地址在浙江台州市臨海市江南長城景區。

旅遊景區

紫陽街

「江山留勝跡,我輩復登臨。」臨海紫陽街,從北到南,全長1080米,街上古蹟,信步可數,深深吸引着人們。紫陽街浙江第一古街,千年古城的縮影,是歷史文化名城的象徵。歲月的滄桑掩不去它的無窮魅力。漫步紫陽街,讓我們一起感悟它的歷史,它的民俗風情,它的文化內涵和它在歲月長河中,慢慢積澱而成的獨特魅力。[2]

有紀念宋代南宗道教始祖張伯端(紫陽真人)的石碑、紫陽橋和紫陽坊。有紫陽故里和紫陽宮遺址,原紫陽宮南大門牌坊基石保存完好。明歷十九年(1591)由舉人吳執御、彭世煥、王如春、章應科、徐子瑜五人立的「五鳳坊」,遺址尚在。

紫陽街兩旁的水井是紫陽街古蹟的一大特色。古井眾多,有建於明清年代,歷經二、三百年的風雨滄桑的古井,也有建於民國時期的水井,各眼古井富有江南水鄉特色,水井深度不同,一般在3米餘,水味甘甜,水色明淨,冬暖夏涼,哺育了一代代人。古井在這條街上,起到人們生活用水和防火雙重功能的作用。水井布局合理,歷代人們愛井如命,非常注意井水衛生,做到井上有圈,圈上有蓋,蓋邊有鎖。最引人注目的要數紫陽井和千佛井。紫陽井,為紀念紫陽真人而建,坐落現在的櫻珠巷9號對面,人們仍在井邊洗衣、洗菜。每逢夏天,西瓜放在籃中,浸入水井冷卻,吃起來比放冰箱更爽口。經修復的千佛井(即雙眼井),在紫陽街的群井中,名聲最大,傳說盡多,相傳在巾山建了一座千佛塔後,為了陰陽相對,才建千佛井,井壁有千尊佛,巾山上建雙塔後,尚有「火神」不斷出現,為鎮住「火神」,在千佛井上加圈,成為「雙眼井」,達到「以水克火」,保一方平安。還有白塔,建於宋代,「文革」被毀,遺址在白塔橋飯店對面,保留完好。

在紫陽街,使人難以忘懷的就是我們祖先創造出來的「坊」,每相隔百丈就有大塊青磚砌成的一堵坊牆,坊牆高三餘丈,寬五六丈,拱門高丈余。坊名即地名,坊牆又稱「防火牆」,有《悟真坊》、《奉仙坊》、《迎僵坊》、《清河坊》、《永靖坊》5座坊。前人用心良苦,設計出別具一格建築特色,既是人行道,通馬車,又是防火牆,還代替地名的多重作用,當今已成為街區的一道風景線。相傳「奉仙坊」,說的是仙人在此地修心養性,這裡是百姓供奉過仙人,而取名奉仙坊。「迎仙坊」則是另一種傳說了,臨海是塊風水寶地,百姓安康,人間生活幸福美滿,不少仙人下凡人間臨海,為迎接「仙人」,才建了「迎仙坊」,這些都是傳說。但紫陽真人創造氣功理論,對於後人養生、長壽起到重大作用,這是實話。

紫陽街北端北固山的鄭廣文祠,始建於唐廣德二年(764年),是為紀念唐代鄭虔在台州開創了文教之先河而立,因其詩、書、畫並妙,被唐玄宗譽為「鄭虔三絕」,如今成為臨海古城文化源流的「縮影」;紫陽街的北端與台州府衙遺址毗鄰的台州府文廟,始建於北宋寶元二年(1039年),是台州最大的文廟府學,是介紹台州歷史人物最為齊全的場所。經保護性修繕的台州府文廟顯得莊重、古樸,成為展示台州府城歷史文化和開展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場所。

紫陽街南端,位於巾子山麓、古城牆邊的龍興寺,為台州之首寺。自唐以來,寺僧思托六隨鑒真東渡弘法,講說天台宗義。日僧最澄入唐求學,久駐龍興寺,研習天台教觀,抄錄經文,並授菩薩戒,回國後創立日本天台宗教,是日本佛教天台宗的重要發祥地,而今也成為了中日佛教文化交流的重要場所。

眾多的古蹟,增加了人們吸引力,給人們留下深刻的印象,使人們流連忘返。

建築格局

紫陽街房屋和街面店鋪保留着宋代的遺風和明清的格局,房子一般以二層居多,局部三層,錯落有致。有的房子有下檐,有的房子有欄杆,安排得非常合理,前店後坊,中間客堂,樓上臥房,成為前店、後坊、住房「三位一體」典型的江南風格。古代建築,百姓從「福」「運」「平安」方面考慮較多,雕樑畫棟,紫陽街的柱頭、門上還有一個與眾不同的地方,就是有木雕、灰雕、石雕的三雕結合,呈現了「百花齊放,百家爭鳴」 的風格。紫陽街的路面全由一塊塊凹凸不平、粗糙開裂的青石板鋪就,歲月留下的痕跡清晰可見。

「潮平潮落又潮漲」,紫陽街歷經滄桑,一座座木結構、磚頭牆,頂上鋪木椽蓋泥瓦的江南古代建築與街面石板路,一起發出清香,如一首詩,一幅畫,古色古香,向人們展示着無限的魅力。

紫陽街是臨海千年古城的文化血脈,是古城遺制的縮影,也是歷史文化名城的象徵。歲月滄桑和小城故事遺留在老屋起翹蛻皮的牆面上,遺留在高高挑起的飛檐上,處處充溢着它的原始魅力。這裡的歷史文化、宗教文化、商業文化、建築文化和民族文化銘刻着鮮明的時代印記。百年老店、名人舊居、街巷格局、傳統習俗交相輝映,積澱了豐富的歷史人文遺產。

歷史文化

街名由來

1994年1月4日,臨海被國務院批准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有識志士將解放街的歷史,作了詳細、全面的調查研究,向市人民政府提出建議和改街名的依據和理由。市委、市政府於1998年冠名為紫陽街。改名紫陽街也是為了紀念南宗始祖張伯端,他號紫陽,生於北宋太平興國八年(983),卒於元豐五年(1082),壽99歲,居住臨海城關櫻珠巷。張伯端著作《悟真篇》一書中,倡導以道教內丹為中心的儒釋道三教合一的學說,與魏伯陽《參同契》並居道家正宗。特別是他晚年,以非凡的毅力,為探索延年益壽秘密,歷盡艱辛,傾其畢生精力,為人類健康與生存作出貢獻。《西遊記》六十九回至七十一回,還講述紫陽真人救朱紫國金聖皇后的故事,說的是麒麟山有一妖怪大王賽太歲,得知朱紫國金聖皇后「貌美姿嬌」,使用妖法將其攝入洞府,當作夫人。為不使皇后受辱,紫陽真人張伯端駕臨麒麟山,把身上穿的一件「舊棕衣」變為「五彩仙衣」送給大王,作為「新妝」,妖王十分歡喜,送給皇后,皇后穿上此衣,妖王無法接近,一近身便如「毒刺」刺人,全身疼痛難忍,故皇后身居妖洞,仍安全無事,後來孫悟空救出金聖皇后,夫妻得以團圓,但團圓不能近身,紫陽真人得知,從天而降,收回「仙衣」,就沒有「毒刺」,終於使國王與金聖皇后仍復天倫之樂。紫陽名聲大增,在中國道教史上有極高位置,是一位傑出人物。在當今人們中流傳盡廣,紫陽街的街名就由此而來。

名人故居

紫陽街及周邊街巷歷代名人輩出,除紫陽真人外,還有張伯端陳涵輝王觀瀾等。有的故居如今尚在:有官至禮、兵二部尚書,與徐霞客結為摯友,並為其題寫《墓銘志》,「生為大明人,死作大明鬼」的忠臣志士陳涵輝故居;有為明代進士陳員韜陳選和舉人陳英三人而建的三大夫坊;有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跟隨毛澤東參加農民運動和土地革命運動,曾經擔任國家農業部黨組書記、副部長的王觀瀾故居;有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參加革命鬥爭,在南京雨花台英勇就義的青年女英烈郭鳳韶烈士的故居和郭鳳韶烈士紀念館。

政治經濟

街區的保護工作應有總攬全局,從空間格局,文化傳統,街區的功能復興等方面來確定保護方式。只有在好的保護方式的前提下才能夠使歷史街區實現可持續發展。 紫陽街歷史街區包含豐富的自然資源與人文資源。應該着重保護空間的格局,自然環境及歷史性建築等三方面的物質形態的保護,空間的格局是指整個平面形態方位軸線以及相關的道路骨架等,自然環境是指地形地貌,重要歷史內容等特徵,歷史性建築是真實反映紫陽街發展的信息,有着歷史文化痕跡的歷史建築。其次就是繼承和發揚傳統文化,歷史街區是臨海歷史文化最為集中的地方,不但包括物質性的載體(原始形態、空間環境、建築風貌)還有非物質的文化形態(傳統工藝、藝術等)。這些是歷史街區獨有的景觀,也是人們了解歷史最直接的地方。在保護中應注重歷史文化的繼承與發揚,充人挖掘內涵,把歷代的精神財富傳下去。

歷史街區的保護不單單是政府行為,主要是發動廣大人民群眾的參與。僅僅靠政府的行政力量,必然會在工作中過於集中政府的財力,加之古城保護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政府的財力投入有限,導致古城保護工作的滯後於城市發展和居民的生活需要。歷史街區作為城市遺產,不屬於某一個人和一個團體,而是社會的共同財富,因而在保護開發過程中必須讓廣大市民能充分了解和認識其價值和意義,增強各階層對城市歷史的認同感,積極主動地投入到老街的保護更新工作中,為歷史街區的保護貢獻力量。

相關視頻

探索發現—臨海—紫陽街美食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