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納粹大屠殺與種族滅絕國際研討會

納粹大屠殺與種族滅絕國際研討會

圖片來自bbc

1982年6月20至24日,納粹大屠殺與種族滅絕國際研討會特拉維夫舉行。大會由以色列·查尼埃利·維瑟爾沙邁·戴維森聯合三人1979年創辦的納粹大屠殺與種族滅絕研究所組織,是種族滅絕研究領域首次大型研討會。會議旨在增進了解和預防種族滅絕行徑,代表學術界不再單純把種族滅絕視為不理智行徑,而是可以研究和理解的現象。[1]

土耳其政府不承認亞美尼亞種族滅絕,要求取消研討會,並以對意圖逃避迫害的敘利亞與伊朗猶太人關閉邊境要挾。此舉會令猶太人面臨生命危險,以色列外交部為此意圖阻止會議,建議與會人員取消行程,甚至不惜謊稱會議取消並阻止媒體澄清。以色列猶太大屠殺紀念館是以色列紀念納粹大屠殺的官方機構,該館聯合維瑟爾等知名人物退出會議。但是,組織方拒絕刪除議程中的亞美尼亞種族滅絕內容,堅持召開研討會,外界譴責土耳其與以色列政府侵犯學術自由

目錄

準備

1979年,心理學家以色列·查尼、心理醫師沙邁·戴維森與納粹大屠殺倖存者兼公共學者埃利·維瑟爾創立納粹大屠殺與滅絕種族研究所,旨在研究針對任何民族的種族滅絕行徑。研究所計劃在1982年6月召開研討會,這也是種族滅絕研究領域首次大型研討會。

大會計劃開展上百場講座,其中六場關注亞美尼亞種族滅絕,即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系統化滅絕的近百萬奧斯曼帝國亞美尼亞人。土耳其共和國成立以來,土耳其政府始終秉持否認亞美尼亞種族滅絕立場,堅稱奧斯曼帝國從未對亞美尼亞人犯下任何罪行,還力圖促使其他國家共同否認20世紀20年代曾發生種族滅絕。

社會學家萊文·喬巴堅指出,土耳其的「作案手法始終如一併堅持站在最高立場,哪怕偶爾暗示讓步也絕不落實,並且不惜採用恐嚇、威脅手段」阻止任何人談論亞美尼亞種族滅絕。1982年,土耳其是少數與以色列保持外交關係、同時穆斯林又占絕對多數的國家。出於對兩國關係的顧慮,以色列從未承認亞美尼亞種族滅絕。1982年的研討會是以色列公共領域首度探討亞美尼亞種族滅絕。

以色列紀念納粹大屠殺的官方機構以色列猶太大屠殺紀念館贊助本次國際研討會,計劃在該館舉行火炬儀式拉開大會帷幕,並請維瑟爾發表主題演講。其他發言人包括紀念館主任伊扎克·阿拉德艾希曼審判檢察官吉迪恩·豪斯納。獲邀研究人員半數來自以色列,剩下的來自其他國家。以色列在研討會召開數周前侵入黎巴嫩,大會組織方發明聲明反對戰爭。研討會在特拉維夫希爾頓酒店舉行。

外界施壓要求取消

以色列歷史學家耶爾·奧龍推斷,土耳其當局可能是從1982年4月20日納粹大屠殺紀念日的《耶路撒冷郵報》文章知悉本次國際研討會。土耳其猶太團體到訪以色列,宣稱研討會將導致土耳其境內的猶太人面臨危險。土耳其外交部派土耳其猶太社區世俗議會主席雅克·維西德前往以色列設法取消研討會。據查尼事後回憶,他曾在特拉維夫遇到維西德,對方聲稱如果研討會按計劃召開,土耳其會對意圖逃避迫害的敘利亞與伊朗猶太人關閉邊境。

以色列外交部屈於土耳其壓力也想取消研討會,發言人承認上述立場,聲稱這是「出於對猶太人利益的擔憂」。另據查尼透露,會議召開數月前,他和其他組織者開始接到以色列外交部通知,要求取消研討會。組織方提出刪除正式議程文件中涉及亞美尼亞種族滅絕的內容,但在實際會議保留,以色列政府官員拒絕接受。維瑟爾與查尼團結一致,拒絕取消亞美尼亞種族滅絕研討活動。以色列官員建議會議只保留納粹大屠殺議程,組織方同樣無法接受。

以色列駐伊斯坦布爾領事阿夫納·阿拉齊在內部備忘錄寫道:「我們不計後果取消會議都是為了從伊朗和敘地亞進入土耳其的猶太難民……維西德也知道,與難民問題相比,他為反對會議召開準備的論點都無足輕重」。阿拉齊進一步指出,此時的土耳其政府經政變上台並實施軍事獨裁統治,他們無法理解以色列身為自由民主國家必須尊重言論自由,無法以政府好惡為由取消任何研討會。

土耳其政府還稱,大會加入亞美尼亞議題會導致納粹大屠殺不再顯得獨特,但事實證明猶太人的生命才是以色列外交部最高要務,遠比納粹大屠殺是否獨特重要。阿拉齊還稱,為報復他人召開研討會關閉邊境可謂前所未有,但國際關係學者埃爾達德·本·阿哈倫認為:「伊朗和敘利亞的猶太人顯然面臨生命危險,土耳其外交部毫不猶豫地利用這種敏感局勢向以色列施壓」。

退出

6月3日,以色列猶太大屠殺紀念館與特拉維夫大學退出會議。維瑟爾接受《紐約時報》採訪時表示,他收到以色列外交部就土耳其猶太人危局發來的電報,還有電報涉及更嚴重的威脅,但他不便透露。他建議推遲會議,拒絕刪除亞美尼亞種族滅絕議題。但是查尼拒不考慮延期,維瑟爾就此決定退出,稱「人命比探討人命更重要」。查尼沒有因此動搖,決心哪怕只有極少數人參加也要召開研討會,在他看來,以色列政府這般立場只會導致「永無休止的恥辱」。

以色列外交部把維瑟爾的聲明發給與會各方,敦促他們退出。眾多名人隨後退出,如阿拉德、豪斯納、特拉維夫大學校長約拉姆·丁斯坦、哲學家埃米爾·法肯海姆、歷史學家耶胡達·鮑爾、心理醫師羅伯特·傑伊·利夫頓和律師艾倫·德肖維茨美國猶太人委員會拉比馬克·塔南鮑姆前來特拉維夫,但後來又禁止他參加會議,哪怕以個人身份與會也不例外,結果塔南鮑姆在大會召開前不久退出。前美國猶太人委員會主席亞瑟·赫茲伯格在維瑟爾退出後曾表示願意與會發表主題演講,但他同樣在大會前夕退出,自稱是在非常艱難的情況下如此決定。另據奧龍透露,退出會議的以色列人只有鮑爾事後表示後悔。

心理學家弗朗西斯·蓋澤·格羅斯曼在研討會發表演講《納粹大屠殺期間拯救猶太人生命的外邦人士心理研究,她拒絕接受以色列領事官員敦促她不要出席會議的要求:「納粹大屠殺已經過去,以色列早已建國,這時還以大屠殺要挾猶太人不得參加學術會議,是對我生而為人或是猶太人尊嚴的冒犯」。

以色列外交部呼籲與會者不要出席,宣稱研討會將導致納粹大屠殺不再顯得獨特,甚至謊稱會議取消,還想辦設法阻止研討會照常舉辦的消息在報上公布。據查尼透露,許多美國猶太組織撤銷贊助研討會的支票{。雖有亞美尼亞團體捐助,但會議最後還是入不敷出。土耳其駐美國大使薩克魯·埃爾克達格致信《紐約時報》,否認土耳其的猶太人面臨任何威脅。土耳其外交部發言人面對《紐約時報》提問也稱土耳其「不反對特拉維夫的研討會,但反對以任何形式把納粹大屠殺與亞美尼亞人的指控聯繫起來」。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