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約翰·哈蒙德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約翰·哈蒙德John Henry Hammond II)(1910年12月15日至1987年7月10日)是美國唱片製作人,民權主義者和音樂評論家。他在與哥倫比亞唱片合作的54年裡,發掘了在爵士民謠藍調搖滾樂上有絕佳天賦的音樂家,而這些人日後也成為樂界翹楚。他是爵士樂手比莉·哈樂黛 (Billie Holiday)音樂事業的推手,也是巴布·狄倫(Bob Dylan)和布魯斯·史普林斯汀(Bruce Springsteen)在音樂事業初始最重要的夥伴。哈蒙德成為20世紀流行音樂中最有影響力的人物之一,同時也是著名的藍調音樂家約翰·哈蒙德(John P. Hammond)的父親。他是孜孜不倦推動音樂界種族融合的十字軍,被認為是爵士史上最重要的非音樂家。約翰·哈蒙德在1986年入選搖滾名人堂終身成就獎。

背景

約翰·哈蒙德(John Henry Hammond II,1910-1987)是約翰·哈蒙德一世(John Henry Hammond)和艾米麗·范德比爾特·斯隆·哈蒙德(Emily Vanderbilt Sloane Hammond)最小的孩子,也是獨子。他的曾祖父威廉·亨利·范德比爾特(William Henry Vanderbilt)是美國航運與鐵路運輸帝國的繼承人,祖父是內戰將軍約翰·亨利·哈蒙德。家庭的財富來自母親的家庭,他的父親約翰·哈蒙德一世就讀於耶魯大學,獲得哥倫比亞法學院的法學學位,並以其律師專業,管理規模龐大的家族財產。

哈蒙德從小就對音樂表現出興趣。他四歲開始學習鋼琴,八歲時才換小提琴。他的母親帶領他進入古典音樂,但他卻對非裔僕人唱和演奏的音樂更感興趣,常常跑到地下室去聽僕人宿舍裡歡樂的音樂。1925年,哈蒙德14歲時從小學聖伯納德學校(St. Bernard's School)畢業,他先是說服家人允許他就讀於霍奇基斯學校(Hotchkiss School),再成功說服校長讓他每隔一個週末進入市區,藉此機會在哈林區聆聽街頭音樂或購買黑人樂手唱片。據哈蒙德表示,他在1927年聽到貝西·史密斯(Bessie Smith)在阿罕布拉劇院(Alhambra Theatre)的演出,是他畢生致力於音樂推廣的催化劑,尤其是黑人藝術家的音樂。雖然進入耶魯大學,但哈蒙德後來卻辦理休學,選擇擔任《Melody Maker》雜誌的撰稿人。他在1931年以唱片製作人的身份,資助並發行了鋼琴家加蘭·威爾遜(Garland Wilson)的唱片,則是他成功事業的開始。

1941年哈蒙德與潔米森·麥克布萊德(Jemison「 Jemy」 McBride)結婚。第二年,他們的第一個孩子約翰·哈蒙德出生,這位與父親同名的長子日後成為美國著名藍調音樂家。二戰期間,哈蒙德在1944年初接受基本軍事訓練時,他的第二個兒子出生了但罹病夭折。他們的第三個兒子傑森(Jason)則是於1946年出生。在戰爭年代,這對夫婦並沒有太多時間相處,情感日漸疏離之下,潔米森要求離婚。哈蒙德雖然不願意,但仍在1948年同意離婚。

1949年,哈蒙德遇到了NBC主席羅伯特·薩諾夫(Robert W. Sarnoff)的前妻埃斯梅·薩諾夫(Esme Sarnoff)。二人在同年結婚,婚姻一直到埃斯梅1986年因愛滋病併發症去世為止。而在她去世之前,哈蒙德於1985年中風。埃斯梅的死對他產生了負面影響,1987年哈蒙德死於中風,享年76歲。 [1] [2]

音樂類型

爵士,民謠,藍調和搖滾樂

活躍年代

1931年-1975年

音樂事業

哈蒙德二十一歲生日時,搬到格林威治村,在那裡過著波西米亞式生活。儘管哈蒙德從出生起就享有特權,但他意識到當時的嚴重不公,並開始為融合音樂界而努力。他是最早的定期現場爵士節目之一的出資人和DJ,並定期撰寫有關種族鴻溝的文章。他主要關心的是爵士樂,在整個1930年代,他負責整合音樂家和擴大觀眾群。

最早與哈蒙德合作的音樂家包括Fletcher Henderson,Bessie Smith和班尼·古德曼(Benny Goodman)。當他們開始合作時,班尼·古德曼的樂隊成員全部都是白人,在哈蒙德和泰迪·威爾遜(Teddy Wilson)和萊昂內爾·漢普頓(Lionel Hampton)等人的幫助下,膚色差異開始逐漸消失。大約在這個時候,哈蒙德看到了一個十七歲年輕樂手比莉·哈樂黛(Billie Holiday)的表演。哈蒙德認為她是他聽過的最偉大的歌手之一,開始寫關於她的文章,並將她介紹給其他音樂家,包括泰迪·威爾遜(Teddy Wilson)和班尼·古德曼(Benny Goodman)。在1930年代末期,哈蒙德組織了「搖擺的精神(Spirituals to Swing)」音樂會,這使許多黑人音樂首次成為聚光燈的焦點。

在「搖擺的精神」音樂會之後不久,哈蒙德投資了第一家綜合性夜總會Cafe Society。然而,1940年代對哈蒙德來說是個情緒低潮的時期,在此期間他失去了一個兒子並且離婚。他在歐洲度過了大部分時間,專注於古典音樂。直到1950年代後期,他才再次活躍於爵士音樂界。那時,他找到了一位十八歲的歌手艾瑞莎·弗蘭克林(Aretha Franklin),有著福音音樂背景和強大動人的聲音。他說她是自比莉·哈樂黛(Billie Holiday)以來最偉大的歌手。

哈蒙德在1950年代和1960年代為哥倫比亞唱片工作時期,簽下了皮特·西格(Pete Seeger),並在格林威治村的人群中找到了一位年輕的民謠歌手,名叫巴布·狄倫(Bob Dylan)。他在巴布·狄倫 "Blowin' In The Wind" 和 "A Hard Rain’s A-Gonna Fall."的錄音中展現出以極簡的樂器配置表現樂手和音樂本身特色的絕佳製作技巧。

由哈蒙德引介進入音樂界的人包括比莉·哈樂黛(Billie Holiday),貝西伯爵(Count Basie),查理·克里斯坦(Charlie Christian),喬治·班森(George Benson),艾瑞莎·富蘭克林(Aretha Franklin),巴布·狄倫(Bob Dylan)和布魯斯·斯普林斯汀(Bruce Springsteen)。儘管這些藝術家肯定會自己創作,但哈蒙德的幫助使他們的名氣迅速上升。哈蒙德作為傑出的星探,製作人,推廣人和早期反對種族主義的鬥士,他的觀點可能有些主觀和過分的刻板,但是總體上是正確的和善意的。1975年哈蒙德從哥倫比亞唱片退休,在業界多年他一直在不斷地尋找人才。到1987年他去世時,流行音樂產業已發展成為一個更具整合性和政治責任感的群體,而這一進步很大程度上歸功於約翰·哈蒙德(John Hammond)的才華和奉獻精神。 [3] [4]

相關影片

The man who discovered Billie Holiday, 1978: CBC Archives
John Hammond. Drop Down Mama
Johnh Hammond - Cant beat the kid (1975)
Hammond A100 (B3/C3) Sick Beast Jon Lord Overdrive Sound

主要作品

參考來源

  1. john hammond,newnetherlandinstitute.org
  2. john hammond,britannica.com
  3. john hammond,pbs.org
  4. john hammond,allmusi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