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粉紅枝瑚菌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粉紅枝瑚菌
圖片來自First Nature

粉紅枝瑚菌學名Ramaria formosa),俗稱美麗的珊瑚菌(beautiful clavaria)、英俊的珊瑚菌(handsome clavaria)、黃色尖頂(yellow-tipped-)和粉紅色的珊瑚菌(pink coral fung),是一種廣泛分佈在歐洲北美珊瑚菌

這種菌被廣泛地認為帶有少量毒性,是一種粉紅色的,多分枝的珊瑚狀真菌[1],其高度能達20 cm。在北美洲收集得來的粉紅枝瑚菌標本缺乏在歐洲收集得來的標本,這顯示北美和歐洲的粉紅枝瑚菌可能是兩個品種。[2]

生態習性

粉紅枝瑚菌主要於秋季歐洲北美洲山毛櫸上。而出現在美國西部地區的粉紅枝瑚菌則會在針葉樹上生長。


形態特徵

粉紅枝瑚菌的高度能達20 cm。這種菌擁有許多珊瑚狀的分枝,這些分枝源自真菌的底部,呈粉紅色。而這些分枝的尖頂的周長少於0.5厘米,呈黃色[3]

菌肉呈白色,顯示這種菌並不是食用菌,因為食用菌菌肉顏色都是黃色的。

孢子印呈黃色。氣味是難聞的,而味道則是苦的。但是,苦的粉紅枝瑚菌只會在北美出現。

分類和命名

起初,於1797年,粉紅枝瑚菌獲克里斯蒂安·亨德里克·帕森給予學名「粉紅珊瑚菌」(bClavaria formosa)。於1821年,伊利阿斯·馬格努斯·弗里斯將枝瑚菌屬納入珊瑚菌屬。

1888年,呂西安·克萊(Lucien Quélet)將之重新歸類為枝瑚菌屬,並因此將之易為現名。[4]而這種菌學名中的「Ramaria」在拉丁語中有「英俊」、「美麗」的意思。

粉紅枝瑚菌在分類上出現了一些爭議,因為其二名法的描述與珊瑚菌並不吻合。這可能是因為部份採自北美的樣本,其實是另一個品種。

食用價值

人們進食粉紅枝瑚菌後會引發急性胃腸道症狀、噁心、嘔吐、腹瀉和腸絞痛,而目前引致上述病症的毒素仍然不為人類所知。

但如果除去了分枝的尖頂,那麼粉紅枝瑚菌後將會變得可食用的。

毒性

人們進食粉紅枝瑚菌後會引發急性胃腸道症狀、噁心、嘔吐、腹瀉和腸絞痛,而目前引致上述病症的毒素仍然不為人類所知。如果除去了分枝的尖頂,那麼粉紅枝瑚菌後將會變得可食用的

參考文獻

參考書目

  • Fungi of Northern Europe 1: Larger Fungi (Excluding Gill-Fungi) By Nilson S, Persson O – Penguin 1977
  • Wild Mushrooms: An Illustrated Handbook By Zeitlmayr Linus - Garden City Press, Hertfordshire 1976
  • Systema Mycologicum By Fries EM. - Ex Officina Berlingiana 1821
  • Cassell's Latin Dictionary By Simpson D.P. - Cassell Ltd. 1979
  • Poisonous mushrooms of the northern United States and Canada By Ammirati Joseph F. -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 1985
  • Poisonous Plants and Fungi in colour By North Pamela - Blandford Press & Pharmacological Society of Great Britain 19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