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兮(詩經)
簡兮(詩經)
【原文】
簡兮簡兮(1), 方將萬舞(2)。
日之方中(3), 在前上處(4)。
碩人俁俁(5), 公庭萬舞(6)。
有力如虎, 執轡如組(7)。
左手執籥(8), 右手秉翟(9)。
赫如渥赭(10) 公言錫爵(11)。
山有榛(12), 隰有苓(13)。
雲誰之思(14), 西方美人(15)。
彼美人兮, 西方之人兮。
【注釋】
(1)簡;鼓聲。
(2)方將:將要。萬舞:一種大規模的舞蹈,分為文舞、 武舞兩部分。
(3)方中:正中。
(4)在前上處:在行列前方。
(5)碩 人:身材高大魁梧的人.俁俁:大而美的樣子。
(6)公庭:國君朝堂 之庭、
(7)轡(pei):馬韁繩。紐:用絲織成的寬帶子
(8)籥(yue) 古時一種管樂器的名稱。
(9)秉:持。翟(di)野雞尾巴的毛。
(10)赫: 紅色。渥:厚。赭(Ze):紅褐色的土。
(11)公:指衛國國君。錫:賜。爵: 古時的酒器。
(12)榛:樹名,一種落葉喬木,果仁可食。
(13)隰(Xi): 低濕的地方。苓:藥名。
(14)雲;語氣詞.沒有實義。(15)西方美人:指 舞師。
【譯文】
鼓聲咚咚擂得響, 舞師將要演萬舞。
日頭高照正當頂, 舞師正在排前頭。
身材高大又魁梧, 公庭裡面當眾舞。
強壯有力如猛虎, 手執韁繩真英武。
左手拿着六孔笛, 右手揮動雉尾毛。
面色通紅如褐土, 國君賜他一杯酒。
榛樹生長在山上, 苦苓長在低濕地。
心裡思念是誰人, 正是西方那美人。
西方美人真英俊, 他是西方來的人。
【讀解】
一位旁觀者,以讚賞的目光欣賞一位舞蹈者的英姿,發出了 由衷的讚嘆。從語氣來看,顯得像是一位很有素養的女性對英武的男子漢的賞識,似有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感慨。
其實,這是一種審美。當人處在旁觀者的地位,同對象保持 着一種距離,只把對象當作觀照的對象之時,他實際上對對象采 取的是一種審美的態度。這種態度與功利目的是沒有什麼關係的。 倘若他一心想到的是占有對象,那麼他所持的就已經不是審美的 態度了。
審美要求保持距離,以局外人的身份來欣賞;尋求知音則要 消除距離,與對象相互交融,尋找共鳴點。這是兩種不同的生活 態度。各自有各自的用途。審美可以使人超脫,精神得到淨化;知 音可以讓人感奮,情感得到激發。
在兩性關係里,親密關係的建立有賴於審美態度和尋求知音 的態度。把對方當作審美對象,保持一定的心理距離,可以使人確信自己的選擇和情感投向,充分看到對方的魁力。深入了解對 方的特點,理解對方的願望和要求,讓雙方的情感得到充分的交 流,便會加深親密的程度。
把握好這兩種態度的分寸,恰到好處地運用。既入乎其 內,又出乎其外,使親密關係和諧地發展,是一門生活的藝術。講明其中的道理很容易,而要真正掌握,還得自己去體驗,在游泳 中學會游泳,戀愛中學會戀愛。[1]
簡介
《詩經》是中國第一部詩歌總集。它匯集了從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五百多年間的詩歌三百零五篇。〈詩經〉在先秦叫做〈詩〉,或者取詩的數目整數叫《詩三百》,本來只是一本詩集。從漢代起,儒家學者把《詩》當作經典,尊稱為《詩經》,列入「五經」之中,它原來的文學性質就變成了同政治、道德等密切相連的教化人的教科書,也稱「詩教」。[2]
《詩經》中的三百零五篇詩分為風、雅、頌三部分。「風」的意思是土風、風謠,也就是各地方的民歌民謠。「風」包括了十五個地方的民歌,即「十五國風」,共一百六十篇。「雅」是正聲雅樂,是正統的宮廷樂歌。「雅」分為「大雅」(用於隆重盛大宴會的典禮—)和「小雅」(用於一般宴會的典禮),一共有一百零五篇。「頌」是祭祀樂歌,用於宮廷宗廟祭祀祖先,祈禱和讚頌神明,現存共四十篇。《詩經》的三百零五篇詩歌,廣泛地反映了當時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內容涉及政治、經濟、倫理、天文、地理、外交、風俗、文藝各個方面,被譽為古代社會的人生百科全書,對後世產生過深遠的影響。[3]
《詩經》編輯成書的年代約在春秋後期,據說孔子曾經刪定過〈詩經〉。到漢代,傳授《詩經》的有四家。齊國轅固所傳的《詩》叫《齊詩》,魯國申培所傳的《詩》叫《魯詩》,燕國韓嬰所傳的《詩》叫《韓詩》,魯國毛亨所傳的《詩》叫《毛詩》。東漢時,《毛詩》得到了官方和學者們的認同,逐漸盛行,齊、魯、韓三家《詩》逐漸衰落以至亡佚。現在我們見到的《詩經》,就是毛亨傳下來的,我們這裡選錄的《詩經》,原文主要依據清代阮元校訂的《十三經註疏》,並廣泛參考了其他研究《詩經》的專著。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