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第17屆奧斯卡金像獎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第17屆奧斯卡金像獎
藝人或藝術家
代表作品 《與我同行》
《煤氣燈下》
《寂寞芳心》
《威爾遜傳》
《東京上空三十秒
《羅蘭秘記》
《封面女郎》

第17屆奧斯卡金像獎[1]於71945年3月15日在美國加州洛杉磯格勞曼中國大劇院(Grauman's Chinese Theatre)舉行。主持人:詹姆斯·斯圖爾特(John Cromwell)(上半場);鮑勃·霍普(Bob Hope)(下半場)。
奧斯卡金像由學院早期成員之一賽德里克-吉本斯設計。他在一次宴會上,在桌布上描繪出了金像的草圖,並最終由洛杉磯著名藝術家喬治-斯坦利雕刻而成。第一尊金像於1929年5月16日頒發。每尊金像均為合金鑄成,再鍍以24K純金。金像高13.5英寸(約34.3厘米),重8.5磅(約3.8公斤),造型為一名手拄長劍的武士站在電影膠片盤上,片盤上的五條輪輻象徵着學院最初的五個部分:演員、導演、製作人、技師和劇作者。所有的金像均由芝加哥R.S.歐文斯公司鑄造。奧斯卡獎這個別稱從何而來已無法考證,最普遍的說法是學院圖書館館員、後任學院執行主管的瑪格麗特-哈里克(Margaret)1931年時曾說這尊金像很像她的奧斯卡叔叔,於是記者和學院的成員們開始以這個名字稱呼它。1934年,華特·迪士尼在領獎時引用了這個名字,由此奧斯卡獎這一別稱日漸被人們所熟悉。但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一直到1939年才開始正式使用這個名字。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第17屆奧斯卡金像獎
時間 1945年3月15日
地點 格勞曼中國大劇院
主持人 詹姆斯·斯圖爾特;鮑勃霍普
最佳影片 與我同行
最佳導演 利奧·麥凱里
最佳男主角 平·克勞斯貝
最佳女主角 英格麗·褒曼
最佳男配角 巴里·菲茨傑拉德
最佳女配角 埃塞爾·巴里摩爾

獲獎名單

獎項 獲獎人及作品
最佳影片 《與我同行》
最佳男主角 平·克勞斯貝《與我同行》
最佳女主角 英格麗·褒曼《煤氣燈下》
最佳男配角 巴里·菲茨傑拉德《與我同行》
最佳女配角 埃塞爾·巴里摩《寂寞芳心》
最佳導演 利奧·麥凱里《與我同行》
最佳改編劇本 弗蘭克·巴特勒弗蘭克·卡維特《與我同行》
最佳原創劇本 拉馬爾·特羅蒂《威爾遜傳》
最佳原創故事 利奧·麥凱里《與我同行》
最佳攝影(彩色) 利昂·沙姆羅伊《威爾遜傳》
最佳攝影(黑白) 約瑟夫·拉謝利《羅蘭秘記》
最佳藝術指導道具布景(彩色) 瓦爾特·伊爾寧湯默·特爾《威爾遜傳》
最佳藝術指導道具布景(黑白) 塞德里克·吉本斯威廉·費拉爾埃德溫·威立斯保羅·赫爾沙因斯基《煤氣燈下》
最佳錄音 《威爾遜傳》
最佳電影剪輯 《威爾遜傳》
最佳特技效果 阿·阿諾德·吉萊斯比唐納德·傑洛斯沃從·紐科姆道格拉斯·希拉《東京上空三十秒
最佳原創歌曲 "Jimmy Van Heusen"《與我同行》插曲,詹姆斯·范·休塞恩瓊尼·伯克
最佳配樂(音樂片類) 卡門·德拉貢莫里斯·斯托洛夫《封面女郎》
最佳配樂(劇情和喜劇片類) 馬克斯·斯坦納《自從你走後》
最佳短片(二本) 《我不演出》(華納兄弟電影公司,製片人:戈登·霍林斯赫德)
最佳短片(一本) 《動物世界名流錄》(派拉蒙電影公司,製作人:戈傑里·范朋克斯)
最佳動畫短片 《鼠》(米高梅電影公司,製片人:弗雷德·昆比)
最佳紀錄短片 《海軍陸戰隊登陸塔拉瓦島》(美國海軍陸戰隊)
最佳紀錄長片 《戰鬥夫人》(20世紀福克斯影片公司)

特別獎

授予1944年最優秀的兒童演員瑪格麗特·奧勃林

授予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終身會員、為學院做了許多工作的演員鮑勃·霍普

1944年歐文·撒爾伯格紀念獎

製片家達里爾·柴納克

科學技術獎

一等獎(無)

二等獎(獎章)

授予和發展電子音量壓縮器--音量限制器的斯蒂芬·鄧恩和雷電華製片廠錄音部和RCA公司

授予西電公司

授予20世紀福克斯電影製片廠攝影器材部等

提名名單

獎項 提名名單
最佳影片 《與我同行》、《雙重賠償》、《煤氣燈下》、《自君別後》、《威爾遜總統傳》
最佳男主角 平·克勞斯貝《與我同行》、查爾斯·博耶《煤氣燈下》、巴里·菲茨傑拉德《與我同行》、加里·格蘭特《寂寞芳心》、亞歷山大·諾克斯《威爾遜總統傳》
最佳女主角 英格麗·褒曼《煤氣燈下》、克勞黛·考爾白《自君別後》、貝蒂·戴維斯《斯克平頓先生》、葛麗亞·嘉遜《帕廷頓夫人》、芭芭拉·斯坦威克《雙重賠償》
最佳男配角 巴里·菲茨傑拉德《與我同行》、休姆·克羅寧《第七個十字路口》、克勞德·雷恩斯《斯克平頓先生》、克利夫頓·韋伯《羅拉秘史》

、onty Woolley《自君別後》

最佳女配角 埃塞爾·巴里摩爾《寂寞芳心》、珍妮弗·瓊斯《自君別後》、安吉拉·蘭斯伯瑞《煤氣燈下》、艾蓮·麥克馬洪《龍種》、阿格妮絲·摩爾海德《帕廷頓夫人》
最佳導演 萊奧·麥卡雷《與我同行》、阿爾弗雷德·希區柯克《怒海孤舟》、亨利·金《威爾遜總統傳》、奧托·普雷明格《羅拉秘史》、比利·懷爾德《雙重賠償》
最佳原創劇本 《威爾遜總統傳》Lamar Trotti、《戰時丈夫》普萊斯頓·斯特奇斯、《摩根河的奇蹟》普萊斯頓·斯特奇斯、《一個裁縫和兩個女孩》Richard Connell,Gladys Lehman、《飛翼與祈禱者》Jerome Cady
最佳原創故事 《與我同行》萊奧·麥卡雷、《祖兒小子》David Boehm,Chandler Sprague、《怒海孤舟》約翰·斯坦貝克、《無人得逃》Alfred Neumann,Joseph Than、《蘇利文》Edward Doherty,Jules Schermer
最佳劇本 《與我同行》Frank Butler,Frank Cavett、《雙重賠償》雷蒙德·錢德勒、比利·懷爾德、《煤氣燈下》John L. Balderston、沃爾特·瑞奇、John Van Druten、《羅拉秘史》Jay Dratler,Samuel Hoffenstein,Elizabeth Reinhard、《火樹銀花》艾爾文·布萊徹
最佳攝影(彩色) 《威爾遜總統傳》、《封面女郎》魯道夫·馬特、《家在印第安那》、《命中注定》查爾斯·羅切、《嫦娥幻夢》、《火樹銀花》
最佳攝影(黑白) 《羅拉秘史》、《雙重賠償》、《龍種》、《煤氣燈下》、《與我同行》、《怒海孤舟》、《自君別後》斯坦利·科蒂茲、《東京上空三十秒》、《不速之客》、《多佛的白色懸崖》
最佳藝術指導(黑白) 《煤氣燈下》、《地址不詳》、《馬克·吐溫歷險記》、《浪子布朗》、《羅拉秘史》、《忙裡偷愛》、《自君別後》、《舞步輕快》
最佳藝術指導(彩色) 《威爾遜總統傳》、《頂巔》、《封面女郎》、《大漠之歌》、《命中注定》、《嫦娥幻夢》、《公主與海盜》
最佳音響效果 《威爾遜總統傳》、《巴西》、《浪子布朗》、《封面女郎》、《雙重賠償》、《管家的妹妹》、《好萊塢餐廳》內森·萊文森、《明天發生什麼》、《命中注定》、《曼哈頓的音樂》、《風中之聲》
最佳電影剪輯 《威爾遜總統傳》、《與我同行》、《簡妮》、《寂寞芳心》、《自君別後》
最佳視覺效果 《東京上空三十秒》、《馬克·吐溫歷險記》內森·萊文森、《秘密司令部》、《自君別後》、《專家日記》、《威爾遜總統傳》
最佳原創歌曲 《與我同行》Jimmy Van Heusen(music),Johnny Burke(lyrics) For the song "Swinging on a Star".、《火樹銀花》賴爾夫·布蘭、Hugh MartinFor the song "The Trolley Song"、《越來越高》Jimmy McHugh(music),哈羅德·亞當森(lyrics) For the song "I Couldn't Sleep a Wink Last Night".、《追男記》Jule Styne(music),薩米·卡恩(lyrics)For the song "I'll Walk Alone".、《甜美與卑微》James V. Monaco(music),Mack Gordon(lyrics) For the song "I'm Making Believe".、《封面女郎》Jerome Kern(music),Ira Gershwin(lyrics) For the song "Long Ago and Far Away".、《軍中春色》哈羅德·阿倫(music),Ted Koehler(lyrics) For the song "Now I Know".、《流浪藝人》Harry Revel(music),Paul Francis Webster(lyrics) For the song "Remember Me to Carolina".、《巴西》Ary Barroso(music),Ned Washington(lyrics) For the song "Rio de Janeiro".、《我們跳舞吧》Lew Pollack(music),Charles Newman(lyrics) For the song "Silver Shadows and Golden Dreams".、《好萊塢餐廳》M.K. Jerome(music),Ted Koehler(lyrics) For the song "Sweet Dreams Sweetheart".、《自由大道的歡歌》Walter Kent(music),Kim Gannon(lyrics) For the song "Too Much in Love".
最佳配樂(音樂類) 《封面女郎》、《巴西》、《越來越高》康斯坦丁·巴卡利內可夫、《好萊塢餐廳》、《愛爾蘭美眸笑眯眯》阿爾弗雷德·紐曼、《荷裔佬的假期》、《嫦娥幻夢》、《我們跳舞吧》、《火樹銀花》、《The Merry Monahans》、《流浪藝人》、《歡樂1945》、《自由大道的歡歌》、《軍中春色》
最佳配樂(劇情類) 馬克思·斯坦納《自君別後》、Ernst Toch,Morris Stoloff《地址不詳》、馬克思·斯坦納《馬克·吐溫歷險記》、迪米特里·迪奧姆金《聖路易斯雷的大橋》、Arthur Lange《浪子布朗》、Hans J. Salter《聖誕假期》、米克羅斯·羅茲薩《雙重賠償》、Roy Webb,Walter Scharf《海蜂突擊隊》、Edward Paul,Michel、 Michelet《猿人》、Robert Stolz《明天發生什麼》、Freddie Rich《傑克·倫敦》、Herbert Stothart《命中注定》、Hanns Eisler,康斯坦丁·巴卡利內可夫《寂寞芳心》、David Rose《公主與海盜》、Karl Hajos《夏日風暴》、W. Franke Harling《三個俄羅斯姑娘》、Edward Paul《閨房之上》、Michel Michelet《風中之聲》、阿爾弗雷德·紐曼《威爾遜總統傳》、米克羅斯·羅茲薩《城鎮女孩》
最佳真人短片(兩本) 《我拒絕》、《Bombalera,Louis Harris》、《今日大街》
最佳真人短片(一本) 《Who's Who in Animal Land,Jerry Fairbanks》、《Blue-Grass Gentlemen,Edmund Reek》、《爵士藍調》、《Movie Pests,Pete Smith》、《50th Anniversary of Motion Pictures,Ralph Staub》
最佳動畫短片 《米老鼠的麻煩》、《And to Think I Saw It on Mulberry Street》喬治·帕爾、《狗,貓和金絲雀》、《煎魚嘍》、《怎樣玩足球》、《男孩約翰》、《傾城歌手》
最佳紀錄短片 《海軍陸戰隊在塔拉瓦》、《祖國贊曲》、《新生的美利堅》
最佳紀錄長片 《女鬥士》、《審訊殘寇》

最佳導演

利奧·麥凱里
導演 / 編劇 / 製片 / 副導演
來源出處 原圖連結

利奧·麥凱里[2]曾多次獲奧斯卡獎和美國電影金球獎。

獲獎履歷

1953

奧斯卡(美國電影學院獎)最佳電影故事(提名)我的兒子約翰(1952)

1946

奧斯卡(美國電影學院獎)最佳導演(提名)聖瑪麗的鐘聲(1945)

1945

金球獎(GoldenGlobe)最佳導演與我同行(1944)

奧斯卡(美國電影學院獎)最佳導演與我同行(1944)

奧斯卡(美國電影學院獎)最佳原創故事與我同行(1944)

奧斯卡(美國電影學院獎)最佳導演與我同行(1944)

ArgentineanFilmCriticsAssociationAwardsBestForeignFilm(MejorPelículaExtranjera)與我同行(1944)

1944

NewYorkFilmCriticsCircleAwards最佳導演與我同行(1944)

1941

奧斯卡(美國電影學院獎)最佳原創故事(提名)我的愛妻(1940)

1940

奧斯卡(美國電影學院獎)最佳原創故事(提名)愛情事件(1939)

1938

奧斯卡(美國電影學院獎)最佳導演春閨風月(1937)

最佳男主角

平·克勞斯貝
美囯十大明星之一
來源出處 原圖連結

平.克勞斯貝(Bing Crosby),原名是哈里·裡利斯·克勞斯貝(Harry Lillis Crosby),1903年5月3日出身於美國華盛頓州塔柯馬,多才多藝的天才,集超級歌星、笑星、影星在一身, 擅長swing ,連續十四年被評選為全美囯十大明星之一。在20世紀,他是Traditional Pop與爵士經典曲最受歡迎、和最具影響力的歌唱家。自他於20年代成名,致1977年10月14日於西班牙,打高爾夫球期間,心臟病突發而去世。[3]

個人簡歷

  • 自幼音樂天賦很高,在孔薩加大學讀書期間,同好友組織了一個小型樂隊,他擔任鼓手兼獨唱。
  • 1926年,加入了爵士樂大王保羅·惠特曼的蜚聲全美的大樂隊。此後在夜總會表演和灌製了唱片。
  • 在廣播裡,搞了個專題歌曲《蔚藍色的夜晚在哪裡》,和發行自己的唱片。
  • 很快成為三十年代美國娛樂界最出名的人物了。
  • 他體格瘦小,面孔一般,招風耳朵又礙美,但他的歌喉和溫柔風度卻大受好萊塢導演們青睞。
  • 1930年,參加了美國有聲片開拓之作《爵士歌王》的演出。又和派拉蒙公司簽訂了為期兩年、拍片五部的合同。以《大廣播》打響了第一炮。

最佳女主角

英格麗·褒曼(瑞典語:Ingrid Bergman,1915年8月29日-1982年8月29日),生於瑞典斯德哥爾摩,著名瑞典電影女演員,也是好萊塢全盛時期女影星,曾獲得過三次奧斯卡金像獎,兩次艾美獎以及一次托尼獎。

1935年通過出演電影《Munkbrogreven》出道。1939年主演首部英語片《寒夜琴挑》。1942年因主演電影《卡薩布蘭卡》而成名。1945年憑藉電影《煤氣燈下》獲得第17屆奧斯卡獎最佳女主角獎。1946年主演希區柯克執導的電影《美人計》。1949年赴意大利拍攝電影。1951年主演電影《一九五一年的歐洲》。1957年憑藉電影《真假公主》獲得第29屆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1958年主演愛情電影《釣金龜》。1964年主演電影《貴婦怨》。

1973年擔任第26屆戛納國際電影節評審團主席。1975年憑藉《東方快車謀殺案》獲得第47屆奧斯卡獎最佳女配角獎。1978年出演演藝生涯里的最後一部電影《秋天奏鳴曲》,並以此片第7次入圍奧斯卡獎。1982年8月29日因乳腺癌病逝於英國倫敦。1999年被美國電影學會選為百年來最偉大的女演員第4名。

最佳影片

《與我同行 》[4]是由萊奧·麥卡雷執導,平·克勞斯貝巴里·菲茨傑拉弗蘭克·麥休等人主演的喜劇電影。

影片主要講述一名神父通過自己的音樂才華去籌集資金,重建教堂的故事。

影片於1944年5月3日在美國上映。

劇情簡介

故事發生在擁有着深厚歷史的聖多明尼教堂之中,在這裡執掌的,是名為基斯(巴里·菲茨傑拉德 Barry Fitzgerald 飾)的神父,基斯在這個職位上已經度過了四十五年的時光了。基斯年歲已高,思想早已經漸漸跟不上潮流,前來聽他布道的信徒們越來越少,教堂很快就陷入了入不敷出的危機之中。

就在這個節骨眼上,一位名叫歐曼尼(平·克勞斯貝 Bing Crosby 飾)的年輕神父被教會派來此地協助基斯。對於這個活潑風趣的年輕人,固執老成的基斯當然是看着一百個不順眼,然而,歐曼尼依舊我行我素,用他溫暖隨和的風格,讓每一個人如沐春風。隨着時間的推移,歐曼尼在潛移默化之中改變了基斯的想法,並且幫助教堂籌得了重建資金,拯救了這座古老的聖壇。

影片評價

《與我同行》在角色塑造方面頗有成績,平·克勞斯貝十分投入地演繹了男主角歐曼尼,他使得歐曼尼這個角色顯得十分討好;而巴里·菲茨傑拉德在片中的表現也很突出。然而,該片在安排情節時卻出現了漏洞。觀眾在觀影過程中始終沒有得到歐曼尼為什麼要當神父的答案。片中有一場戲是在化妝室內長篇大論的交代珍妮收不到歐曼尼最後一封信;這場戲的交代手法頗為一廂情願,完全迴避了這兩個角色複雜而微妙的心理變化,這也導致該片只能停留在膚淺的層面上,無法給予觀眾更深刻的感動。(網易娛評)

影片精彩片段

奧斯卡金像獎盃-小金人

頒獎會場

好萊塢的柯達劇院是奧斯卡金像獎頒獎典禮的永久會場. 柯達劇院(Kodak Theatre)位於好萊塢大道 (Hollywood Blvd.)上,2001年11月9日啟用,是奧斯卡金像獎頒獎禮的舉行地點,在2002年開始成為奧斯卡的永久頒獎地。

柯達劇院,可容納3,400名觀眾,設有全美國一個最大的舞台,有120呎寬,75呎深。舞台後的記者室可容納多達1,500名記者。劇院由柯達公司贊助7500萬美元建成,並獲此冠名權。

劇院現由洛杉磯市擁有,並由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會向市政府租用,以舉行奧斯卡金像獎頒獎禮。柯達劇院的入口擺放有柱裝飾,展示自1928年至今所有奧斯卡金像獎得獎人的名字,亦預留位置予未來的得獎人。

在其他時間,柯達劇院則供舉辦演唱會等表演,及其他種類的頒獎禮。

外部鏈接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