筍蘭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筍蘭 |
中文學名: 筍蘭 拉丁學名:Thunia alba (Lindl.) Rchb. f. 分 類:蘭科花卉 科 屬: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盛 花 期 :夏季 種 : 筍蘭 族 :樹蘭族 |
筍蘭(學名:Thunia alba (Lindl.) Rchb. f.):地生或附生草本,莖直立,較粗壯,圓柱形,葉薄紙質,狹橢圓形或狹橢圓狀披針形,高30-55厘米,地下具粗短根狀莖及大量纖維根。總狀花序長4—10 厘米,具2—7朵花,花大,白色,唇瓣黃色而有橙色或栗色斑和條紋, 僅邊緣白色, 蒴果橢圓形。 筍蘭花期6月,果期不詳,在我國主要產於四川西南部(鹽邊、木里、米易、冕寧)、雲南西南部至南部(鎮康、景東、景洪、勐臘、勐海)和西藏東部。具有較高的園藝價值。
植物特徵
本屬花艷麗,有些種類供觀賞。陸生蘭或附生蘭;高30-55厘米,地下具粗短 根狀莖及大量纖維根。莖直立,較粗壯,圓柱形,通常具10餘枚互生葉,基部有數枚抱莖鞘,初時全部包藏於 葉鞘內,秋季葉脫落後僅留筒狀鞘,貌似多節竹筍。葉薄紙質,狹橢圓形或狹橢圓狀披針形,長10-20厘米,寬2.5-5厘米,先端長漸尖或漸尖,基部具筒狀鞘並抱莖,有關節,花後葉片凋落僅留下筒狀鞘;筒狀鞘長2-4厘米,後期變為干膜質。總狀花序長4-10厘米,具2-7朵花;花苞片大,寬橢圓形至狹橢圓形,舟狀,長3-5厘米,薄革質,宿存;花梗和子房長2.5-3厘米;花大,白色,唇瓣黃色而有橙色或栗色斑和條紋,僅邊緣白色;萼片狹長圓形,長4-5厘米,寬約1.5厘米,先端漸尖;花瓣與萼片近等長,稍狹;唇瓣寬卵狀長圓形或寬長圓形,幾不裂,長4-5厘米,寬2.5-3厘米,上部邊緣皺波狀,有不規則流蘇或呈齧蝕狀;唇盤上部有5-6枚褶片,褶片不規則裂成短流蘇;基部的距圓筒狀,長約1厘米,寬3-3.5毫米,先端鈍;蕊柱長約2厘米。蒴果橢圓形,長約4厘米,寬約2厘米。花期6月[1]。
適應環境
本品多生於海拔1200-2300米的林下岩石上或樹權凹處,也見於多石地或稀疏的山草旁,次生雜木林陰下。或有遮陰,日照時間短或只有星散漏光的地方。空氣濕度大且空氣能流通的地方,有時也生于山溪邊峭壁之上。
本屬宜種植於空氣流通的環境。微酸性的鬆土或含鐵質的土壤,pH值以5.5-6.5為宜。性喜陰,忌陽光直射,喜濕潤,忌乾燥,15℃至30℃最宜生長。35℃以上生長不良。5℃以下的嚴寒會影響其生長力,這時,其常處於休眠狀態。如氣溫太高加上陽光曝曬則一兩天內即出現葉子灼傷或枯焦。如氣溫太低又沒及時轉移進屋裡,則會出現凍傷的現象。蘭花是肉質根,適合採用富含腐殖質的砂質壤土,排水性能必須良好,應選用腐葉土或含腐殖質較多的山土[2]。
區域分布
筍蘭主要分布於中國、尼泊爾、錫金、印度、緬甸、越南、泰國、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
筍蘭分布於中國四川西南部(鹽邊、木里、米易、冕寧)、雲南西南部至南部(鎮康、景東、景洪、勐臘、勐海)和西藏東部。尼泊爾、錫金、印度、緬甸、越南、泰國、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也有分布[3]。
品種分類
筍蘭屬,蘭科,5種,分布於印度、泰國至印度尼西亞,其中筍蘭T. alba(Lindl. )Reichb. f. 亦產我國雲南、四川和西藏。本屬花艷麗,有些種類供觀賞。陸生蘭或附生蘭;莖長而直立,叢生,無假鱗莖;葉多枚,有關節;總狀花序頂生,具大而宿存的苞片;花大而艷麗;唇瓣具5條或更多的縱脊,基部有短距;蕊柱細長,頂端具二狹翅,無蕊柱足;蕊喙3裂;花粉塊8,蠟質,具花粉塊柄。
繁殖方法
筍蘭主要採用分枝進行繁殖,筍蘭在春秋兩季均可進行,一般每隔三年分株一次。
凡植株生長健壯,假球莖密集的都可分株,分株後每叢至少要保存5個連結在一起的假球莖。
分株前要減少灌水,使盆土較於。分株後上盆時,先以碎瓦片覆在盆底孔上,再鋪上粗石子,占盆深度1/5至1/4,再放粗粒土及少量細土,然後用富含腐殖質的沙質壤土栽植。
栽植深度以將假球莖剛剛埋入土中力度,盆邊緣留2厘米沿口,上鋪翠雲草或細石子,最後澆透水,置陰處10-15天,保持土壤潮濕,逐漸減少澆水,進行正常養護[4]。
栽培技術
筍蘭的栽培極為便利。在滿足其光、溫、水等要求的情況下即能生長和開花。每年3~4月間當植株莖基部長出新芽時,需進行重植。盆栽可選用疏鬆通氣的蛭石、水苔作基質。在整個生長季節可把植株置於光照充足處,一般不必進行遮光處理,但同時必須保證充足的水肥。除在春季栽植後進行追肥外,生長期應每月施液肥1次。
主要價值
觀賞價值
筍蘭具數朵花,花苞片較大、宿存、舟狀、花大、艷麗,可供觀賞。
園林用途
筍蘭具有較高的園藝價值。花大而美麗,芳香,觀賞極佳。適於盆栽或花壇種植[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