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端居詠懷》是 唐 代詩人白居易 所作詩詞之一。

《端居詠懷》
唐代詩人杜甫的詩作

蘇軾對白居易的評價也有不一致處。蘇軾曾提出「元輕白俗」的說法,對元白的詩風頗有微詞。然而後來卻常以白居易自比,例如「定似香山老居士,世緣終淺道根深。」又如「予去杭十六年,而復來留二年而去。平生自覺出處老少粗似樂天,雖才名相遠,而安分寡求亦庶幾焉。」蘇軾對白居易的詩作,也有「白公晚年詩極高妙。」的評語。

目錄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端居詠懷[1]

作者;白居易

朝代;唐朝

類型;詩

時期;元和十一年

詩詞正文

《端居詠懷》

賈生俟罪心相似,張翰思歸事不如。

斜日早知驚鵩鳥,秋風悔不憶鱸魚。

胸襟曾貯匡時策,懷袖猶殘諫獵書。

從此萬緣都擺落,欲攜妻子買山居。

本段注釋

端居,即閒居。元和十一年,詩人身在江州。

詩的首聯運用用典手法,前句寫賈太傅在《吊屈原文》中自述在長沙待罪的經歷暗道自己目前的閒居處境;後句寫張翰看清形式,尋找藉口成功歸隱,含蓄地表達了自己的歸隱之志。

頷聯緊承首聯,細寫賈、張二人之事並做了對比,一個"悔"字表明自己不如張翰及早歸隱,最終落得像賈誼一樣的貶官下場,闡發了作者的歸隱之意。

頸聯借寫賈誼對君主的勸諫,表明自己也像賈誼那般胸懷遠志,懷有報國匡時之策,並且想要勸諫君王不要沉迷於射獵娛樂,要勤於國事的忠君愛國之心。

尾聯筆鋒一轉,寫自己從此之後放下一切因緣際會的糾纏,只和家人一起歸隱山中。很好的照應了前文的"悔"字,全詩結構清晰嚴謹。表達了詩人的歸隱之意。

古詩文鑑賞

白居易簡介

白居易(772--846),漢族,字樂天,號香山居士,河南新鄭(今鄭州新鄭)人,和元稹並稱「元白」,和劉禹錫並稱「劉白」,是中國文學史上負有盛名且影響深遠的著名唐代大詩人和文學家,與李白杜甫齊名,有「詩魔」和「詩王」之稱.[2]

他的詩在中國、日本和朝鮮等國有廣泛影響。白居易祖籍山西太原,其曾祖父遷居下邽(音guī)(今陝西渭南北),其祖父白湟又遷居河南新鄭。唐代宗大曆七年正月二十(公元772年2月28日),白居易在新鄭城西的東郭宅村(今東郭寺)降生了。白居易晚年長期居住在洛陽 縮略圖 ,號稱「香山居士」。武宗會昌六年(846年)八月,白居易死於洛陽,葬於洛陽香山,享年75歲。他去世後,唐宣宗寫詩悼念他說:「綴玉連珠六十年,誰教冥路作詩仙?浮雲不系名居易,造化無為字樂天。童子解吟《長恨》曲,胡兒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滿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愴然。」著有《白氏長慶集》七十一卷。[3]

閒適詩和諷喻詩是白居易特別看重的兩類詩作,二者都具有尚實、尚俗、務盡的特點,但在內容和情調上卻很不相同。諷喻詩志在「兼濟」,與社會政治緊相關聯,多寫得意激氣烈;閒適詩則意在「獨善」,「知足保和,吟玩性情」 (《與元九書》),從而表現出淡泊平和、閒逸悠然的情調。[4]

視頻

中國故事·愛國篇(2)杜甫

歷史名人神聖杜甫

參考資料

  1. 《端居詠懷》 詩詞文句網
  2. 詩人白居易的主要成就 瑞文網,發布時間;2018-01-17
  3. 白居易簡介 古詩文網
  4. 白居易簡介 詩詞名句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