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端午是條河(劉靜)

​端午是條河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端午是條河》中國當代作家劉靜寫的散文。

目錄

作品欣賞

​端午是條河

「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衣;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我足。」五月的風總會順着江河送來一些我們熟悉的詩句,而今,順着潺潺的流水聲,我似乎又聽到兩千多年前的風中一位詩人的吟誦。那條汩羅江,千百年來,打濕了多少中國人的眼淚?勾起了多少人的懷想?端午是條河,它淺唱低吟着,娓娓訴說着千年文化沉澱的香。

香是端午節的基調。香包艾草、粽香……不同香味的香混合在一起,醞釀出端午節獨特的韻味。我不知道這種類不一的香味里,是不是都浸染着香草美人《楚辭》的風韻?是不是都含着《天問》的風骨?是不是都有《離騷》的憂慮……

記憶中的端午節總是與水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包粽子是端午節的大事,外婆總是早早地把葦葉泡進水裡,等待着它慢慢地舒展開來,黃青綠的葦葉在水裡游弋,仿佛不經意間就和兩千年的歷史來一個接軌。如果說包粽子是一件好玩又不太容易做好的事,那麼等待粽子煮熟更是一件考驗小孩子耐心的事。外婆是包粽子的高手,眨眼的工夫,葦葉就把糯米、紅棗很聽話地躺在自己的懷裡,然後兩折三折的,一個有稜有角的粽子就包好了。一個、兩個……直看得我眼花繚亂,待拿到自己手裡,卻是怎麼也無法成形。為了不讓饞嘴的我們等的着急,等粽子放進鍋里,外婆總會讓我出去玩一會兒,待等到快出鍋的時候再喊我回家。當我滿頭大汗的跑回家時,外婆總是把剝好的粽子放在盤子裡,讓我蘸着白糖吃,而她則愛憐地站在一邊,微笑地看着我。待我吃的差不多時,她會拿出一個小籃子,叮囑我把這籃送給誰,哪一籃送給誰。

除了包粽子,煮雞蛋、鹹鴨蛋和大蒜也是端午節不可或缺、不可馬虎的事。外婆和媽媽總是遵循着祖祖輩輩傳下來的傳統,早早地就開始挑選個大、光滑的雞蛋和鴨蛋,哪些用於煮、哪些用於醃,她們心裡都有數。每到端午節的早晨,每人分到的雞蛋和鴨蛋都要吃完才行,熟的大蒜可以隨意吃。雖然我到現在都沒弄明白是為什麼,但是我依然將這習慣沿襲下來,就當是對傳統的一種敬畏、認可和遵行。

除了這些外,纏五色線、戴香包也是固定節目,只是過了12歲,這些對我們都顯得不那麼重要了。只是有一件很神奇的事情至今都無法弄明白,算是給端午這個傳統的節日蒙上一層神秘色彩吧。五月初四的晚上,村裡的女人們都會在窗台上放一碗乾淨的水,第二天用來蒸饃。普普通通的一碗水,在這一天忽然就不普通了。因為第二天只需要直接把水倒進面里,不用任何酵母,蒸出的饃就無比鬆軟香甜,一年之中,唯有這一晚的水有此種功效。大家誰也不去追問為什麼,只是稱呼這水為「神酵」,大概是人們相信這是神賜下的甘露吧!

端午節的早晨是不能睡懶覺的。大家都要早早起來到河邊洗臉、洗腳,說這樣可以保一年內百毒不侵、百病不入。洗完後,要去河邊採摘艾草。青青的艾草盈盈地長在河邊,散發着縷縷清香。清晨的河邊,它獨特的味道總是讓我忍不住地尋嗅,找到後,帶着些許憐惜輕輕地拔起,慢慢地放在地上。拔有一小捆的時候,踏着初升的太陽回到家中,將新鮮的艾草灑上水,虔誠地插在門楣上,用以驅除瘴氣,希望能給一家人帶來好運。進進出出中,我總不忘看一眼艾草,似乎它們總能讓我感受到一絲清新,也似乎藏着一種說不清的情結。

端午是條河,是一條樸素而傳統的河,它靜靜地流淌着,向我們講述着樸素的道理,也傳遞着祖祖輩輩對健康的祈願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千百年來,它溫和而恬靜,用它獨特的方式在提醒着匆匆的我們,放慢腳步,用心聆聽這條河裡的風起雲湧和風平浪靜,讓自己的心也慢慢地變得溫潤、美好。

[1]

作者簡介

劉靜,女,從事新聞宣傳工作。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