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空警-1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空警-1(又稱空警一號,KJ-1),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研發的第一種預警機,以蘇聯圖-4轟炸機作為載台,於1969年9月開始研發,研發時的代號為「926飛機」,僅生產1架。

研發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各國對大陸的空中滲透與襲擊從未停歇。尤其是中華民國空軍和美國中央情報局合作的34、35中隊最為知名,高空偵察機還有辦法用防空導彈加以消滅,但34中隊採用超低空滲透的飛行模式在當時是解放軍空軍最為頭痛的問題。華南沿海地區山多平原少,雷達盲區多的狀態更惡化這態勢,解放軍雖然有改造過多種形式的夜間戰鬥機,但因為雷達性能限制,實際攔截成功率仍然不高。解放軍也曉得要改變這種問題,除了增設雷達站,最後還是得靠不被地形局限的空中預警機才能釜底抽薪,因此決定試製此機型。

  • 1969年9月,中華人民共和國空軍提出研發空中預警機的計劃[1]。由於計劃被批准的時間是9月26日,所以預警機代號為「926飛機」。
  • 由於預警機必須攜帶大型預警雷達,因此它的載機必須裝載能力強和續航性能好的特點。由於當時轟6才剛定型,其餘大型飛機多為英、美製品,解放軍唯一符合條件的候選者只剩向前蘇聯採購的圖4轟炸機。機載雷達則選用843型雷達改裝。
  • 1969年11月25日,空軍司令部發布通知,以國防科委六院為主、空軍第一研究所、空軍第二研究所、空軍十二廠配合,抽調人員進行空中預警機的研製,5702廠生產,空36師執行試飛任務,並要求全國各單位對「926計劃」所需材料加工資料等全部開綠燈放行,並且只能傾全力配合不得過問。
  • 由于飛機安裝雷達天線罩和支架之後,飛機的總阻力增加了30%。為了保證飛機飛行性能和安全工程師將原裝活塞發動機更換為新型渦輪軸發動機,輸出動力增強67%。此外,從1969年12月至1970年8月,技術人員對載機的氣動外形和結構做了修改。
  • 1971年6月10日,「926飛機」首次試飛成功,並被命名為空警一號。
  • 在第一次帶天線罩試飛中,「空警一號」在空中出現劇烈的震動現象。為此花費2年多的時間進行修改設計,排除因天線罩後部亂流引起的飛機尾部劇烈震動。
  • 1976年下半年開始,中華人民共和國空軍開始提高雷達抗地物與海浪雜波干擾的研究工作。
  • 1978年11月20日至1979年1月18日,空警一號首次海上試飛,效果不彰。因預警雷達的性能難以滿足預期的需要,空警一號於1979年停止研發。此後,空警一號飛機拆除了預警設備,恢復為轟炸機[2]

目前在中國航空博物館收藏一架空警一號實機,不過這架飛機並非當年改裝時所採用的原版品,而是用同型機重新改裝而成的複製機。

視頻

空警-1 相關視頻

中國第一架預警機:空警一號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