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稷山稷王廟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稷山稷王廟位於中國山西省稷山縣城內西大街,2006年被列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稷王廟始建於元初,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重修。廟坐北朝南,占地約4000平方米,中軸線上有獻殿、正殿、姜嫄殿,兩側有鐘鼓樓,其中姜嫄殿為元代建築,余為明清所建。獻殿面闊三間,懸山頂。正殿面闊進深各三間,重檐歇山頂。姜嫄殿面闊三間,進深四椽,懸山頂

景點簡介

稷王廟位於稷山縣城中心,是奉祀我國農業始祖后稷的廟宇。該廟原在縣城以南50華里的稷王山上,是相傳的后稷教民稼穡之地[1]

記載

據清代道光二十三年碑文記載,原廟於道光十年失火焚盡,至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 由稷山縣知事李景椿倡導募捐重建。目下廟內有姜原殿三間系單檐硬山頂,素筒瓦覆頂,唯琉璃飾似為明代遺物。殿前有卷棚式四柱亭一間,亭前延南為泮池,上建一單孔石橋,長20米,寬2米,橋欄以20塊石雕構成,上雕八仙人物及花卉,圖案。過橋攀石階而上為后稷樓,系樓閣工重檐什字歇山頂,樓高30多米,上覆琉璃彩瓦,脊飾螭吻,仙人,天馬神獸等。樓東西長20米,南北長19米,四面有3米寬的迴廊,二十根石雕術擎立其間,殿前有兩根浮雕盤龍石柱,工藝精湛。迴廊外圍以52塊雕花石板成屏形欄杆。拾階登樓,樓上四周設木質欄杆,稷山全縣景歷歷在目。樓前獻殿八間,進深10米,東西寬14米。系單檐硬山頂,琉璃彩瓦裝飾。在獻殿東西兩山牆上嵌有巨幅石刻,均高2米,寬8米。西山牆為道光23年,稷山知事李景椿為重建后稷廟告成因賦七古一章,全文共四百祭字,文秀字勁;東山牆為稷山八景,詩圖並茂。前後檐下立欄花板上為木質浮雕之農事活動圖,處耕播種至收割碾打等。獻殿兩翼建鐘鼓二樓,長寬各四米,均為樓閣式重檐什字歇山頂,繁昂復斗,飛檐翹角,雕樑畫棟,琉璃彩瓦。

修建年代

稷王廟,系專祀農聖后稷之古建,乃為元代創建,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重建,占地面積15.1畝。據清代道光二十三年碑文記載,原廟於道光十年失火焚盡,至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由稷山縣知事李景椿倡導募捐重建。目下廟內有姜原殿三間系單檐硬山頂,素筒瓦覆頂,唯琉璃飾似為明代遺物。殿前有卷棚式四柱亭一間,亭前延南為泮池,上建一單孔石橋,長20米,寬2米,橋欄以20塊石雕構成,上雕八仙人物及花卉圖案。過橋攀石階而上為后稷樓,系樓閣工重檐什字歇山頂,樓高30多米,上覆琉璃彩瓦,脊飾螭吻,仙人,天馬神獸等。樓東西長20米,南北長19米,四面有3米寬的迴廊,二十根石雕術擎立其間,殿前有兩根浮雕盤龍石柱,工藝精湛。迴廊外圍以52塊雕花石板成屏形欄杆。拾階登樓,樓上四周設木質欄杆,稷山全縣景歷歷在目。樓前獻殿八間,進深10米,東西寬14米。系單檐硬山頂,琉璃彩瓦裝飾。在獻殿東西兩山牆上嵌有巨幅石刻,均高2米,寬8米。西山牆為道光23年,稷山知事李景椿為重建后稷廟告成因賦七古一章,全文共四百祭字,文秀字勁;東山牆為稷山八景,詩圖並茂。前後檐下立欄花板上為木質浮雕之農事活動圖,處耕播種至收割碾打等。獻殿兩翼建鐘鼓二樓,長寬各四米,均為樓閣式重檐什字歇山頂,繁昂復斗,飛檐翹角,雕樑畫棟,琉璃彩瓦。

稷王廟,系琉璃,木刻石雕三者藝術匯為一體之「三絕」古建群[2],確屬壯美罕見。1996年元月由 山西省人民政府[晉政發(1996)7號]正式公布為山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視頻

稷山稷王廟 相關視頻

稷山稷王廟
航拍稷山稷王廟 大佛寺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