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移動技術

來自 新浪網 的圖片

移動技術在不同的方面有不同的含義,主要是信息化的移動技術和籃球技術裡面的移動技術。主要是基於無線通訊的無線設備(包括筆記本電腦、平板電腦[1]、Pad、手機[2]等)設備的信息技術融合。

目錄

信息化術語

移動通訊融合

自1890年特思拉(Tesla)為無線通訊奠定了理論基礎,被譽為無線電之父的馬可尼(Marconi)在1894年第一次將無線信號傳輸到兩英里外,移動技術給人類社會帶來極大的變革。移動技術在政府部門的應用也可追溯到第一次世界大戰。近年來移動通訊技術與信息技術的融合更使移動技術成為業界關注的焦點。隨着移動通訊和移動計算技術的融合,移動技術的逐步成熟,移動技術的應用與發展帶來的移動交互,為普適計算(Ubiquitous Computing)、隨時隨地(Any time,anywhere)在線聯接、通訊聯絡和信息交換提供了可能,為移動工作提供了新的機遇和挑戰,並推動着社會形態及組織形態的進一步變革。

信息技術與通訊技術的融合正在給我們的社會生活帶來巨大的變革。移動技術和互聯網已經成為信息通訊技術發展的主要驅動力,藉着高覆蓋率的移動通訊網、高速無線網絡和各種不同類型的移動信息終端,移動技術的使用開闢了廣闊的移動交互的空間,並已經成為普及與流行的生活、工作方式。由於移動交互的吸引力與新科技的快速發展,未來移動信息終端與無線網絡將不亞於現在計算機與網絡的規模與影響。移動政務、移動商務的發展為進一步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改善公共服務水平與效率、建設更具回應性的高效、透明、責任政府提供了新的機遇,也有助與跨越數字鴻溝,為市民提供普遍服務,敏捷服務。信息通訊技術的融合和發展催生了信息社會、知識社會形態,進一步催生了面向知識社會的以用戶為中心、以社會實踐為舞台、以大眾創新、共同創新、開放創新為特點的用戶參與的創新形態,創新2.0模式正逐步浮出水面引起科學界和社會的關注。

移動技術分類

移動技術在移動通訊技術與移動計算技術融合的推動下,主要包括四類技術:

一是基於無線電的雙向無線電通訊(專業或公共移動無線電)或廣播;

二是基於蜂窩電話的移動語音服務、SMS(短信服務)、WAP(無線應用協議)、GPRS(通用無線分組業務)、UMTS(即3G,第三代移動通信網絡);

三是基於移動設備的,包括筆記本電腦、平板電腦、PDA(個人數字助理)、尋呼機、藍牙技術、RFID(無線射頻識別)和GPS(全球衛星定位系統);

四是基於網絡的WiFi或我國正在開發的WAPI無線局域網。

這四類技術無所謂優劣,不同的應用環境應有不同的技術實施方案。

移動通訊行業

自1970年早期開始至今,移動無線行業技術經歷了從誕生、變革到發展演變的過程。在過去的數十年中,移動無線技術經歷了4-5代技術變革和演變,即從0G到4G。1G技術中引入了蜂窩技術,這使得大規模的移動無線通信成為可能;2G技術中引入了數字通信取代原先的模擬技術,從而大大提供了無線通信的質量;3G技術中除了語音通信外,數據通信也是一個焦點,並出現了同時適用於語音和數據通信的會聚網絡(converged network);隨着移動無線的不斷研究和發展,4G將會面臨更多殺手級應用(killer application)的機遇和技術挑戰。這裡,我們簡要列出了各代移動無線通信中所有關鍵的技術和協議,如下表所示:

0G:二十世紀70年代出現的一種前期的蜂窩移動電話技術。這時,雖然已經出現公文包型的移動電話,但一般仍需要安裝在汽車或卡車上。

PTT:一鍵通(Push to talk)

MTS:移動電話系統(Mobile Telephone System)

IMTS:改進的移動電話業務(Improved Mobile Telephone Service)

AMTS:高級移動電話系統(Advanced Mobile Telephone System)

0.5G:一組改進了基本0G技術特點的技術

Autotel/PALM:Autotel或者PALM(公用自動陸地移動:Public Automated Land Mobile)

ARP:Autoradiopuhelin,Car Radio Phone

HCMTS:高性能移動電話系統(High Capacity Mobile Telephone System)

1G:指第一代無線電話技術,即蜂窩式便攜無線電話。二十世紀80年代引入的都是模擬蜂窩式便攜無線電話標準。

NMT:北歐移動電話(Nordic Mobile Telephone)

AMPS:高級移動電話系統(Advanced Mobile Phone System)

TAGS:全接入通信系統(TACS:Total Access Communication System)是歐洲版本的AMPS

JTAGS:日本全接入通信系統(Japan Total Acc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2G:基於數字技術的第二代無線電話。2G網絡基本上只針對於語音通信,例外的是,某些標準也可使用SMS信息作為數據傳輸形式。

GSM:全球移動通信系統(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

iDEN:綜合數字增強網絡(Integrated Digital Enhanced Network)

D-AMPS:基於TDMA的數字高級移動電話系統(Digital Advanced Mobile Phone System based on TDMA)

cdmaOne:IS-95定義的碼分多址技術(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PDC:個人數字蜂窩電話(Personal Digital Cellular)

TDMA:時分多址(Tim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2.5G:2G和3G無線技術間的一組過渡技術。它涉及的除語音外,還有支持E-mail和簡單Web瀏覽的數字通信技術。

GPRS:通用分組無線業務(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

WiDEN:寬頻綜合調度增強網絡(Wideband Integrated Dispatch Enhanced Network)

2.75G:指的是一種技術,雖不滿足3G要求,但在市場上卻充當3G的角色。

CDMA2000 1xRTT:CDMA-2000是由cdmaOne演變而來的一種TIA標準(IS-2000)。支持1xRTT的CDMA2000與3G相比,要求偏低。

EDGE:GSM的增強數據率(Enhanced Data rates for GSM Evolution)

3G:代表着第三代無線通信技術,它支持無線網絡中的寬帶語音、數據和多媒體通信技術。

W-CDMA:寬頻碼分多址(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UMTS:全球移動通信系統(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FOMA:自由移動的多媒體接入(Freedom of Mobile Multimedia Access)

CDMA2000 1xEV:比CDMA2000更高級,它支持1xEV技術並能滿足3G需求。

TD-SCDMA:時分-同步碼分多址(Time Division Synchronous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3.5G:一般是指超越制定完善的3G無線、移動技術的一種技術

HSDPA:高速下行鏈路分組接入(High-Speed Downlink Packet Access)

3.75G:指超越制定完善的3G無線、移動技術的一種技術。

HSUPA:高速上行鏈路分組接入(High-Speed Uplink Packet Access)

4G:為高速移動無線通信技術而命名,其設計是為實現移動網絡中的新數據服務和交互式TV業務。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