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秦淮河畔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秦淮河畔》是中國當代作家郭沫若寫的文章。

作品欣賞

在夫子廟的一家老式的菜館裡,座場在店後,有欄杆一道俯臨秦淮河畔。

黃任老、梁漱溟、羅隆基、張申府都先到了,還有幾位民盟的朋友。他們對於我這位不速之客開始都有些輕微的詫異,但經我要求也參加做東之後,卻都歡迎我作一個陪客。我自己覺得有點難乎為情,又怕人多,坐不下,告退了幾次,但都被挽留着。自己也就半分地泰然下去。

我是第一次看見了秦淮河。河面並不寬,對岸也有人家,想來威尼斯的河也不過如此吧。河水呈着黝黑的顏色,似乎有些腥味。但我也並沒有起什麼幻滅的感覺。因為我早就知道,秦淮河是淤塞了,對於它沒有幻想,當然也就沒有幻滅。河上也有一些遊艇,和玄武湖的艇子差不多,但有些很明顯地是所謂畫舫,漂浮着李香君、葛嫩娘們的瘦影。

任老在紙條上寫出了一首詩,他拿給我看。那是一首七律,題名叫着《吾心》。

老叩吾心矩或違?十年只共憶無衣。

立身那許人推挽,鑠口寧愁眾是非?

淵靜被毆魚忍逝?巢空猶戀燕知歸。

誰仁誰暴誠堪問,何地西山許採薇?

(標點系筆者後加,第七句下三字恐略有記誤。)

任老沒有加上什麼說明,我也沒有提出什麼探詢,但我感覺着我對於這詩好像是很能夠了解。

任老將近七十了,是優人聖域的「從心所悅不逾矩」的年齡,因而他唯恐有間或逾矩的危險。

十年抗戰,共賦無衣,敵愾同讎,卒致勝利,而今卻成為追憶了。團結生出裂痕,敵愾是對着自己,撫今思昔,能不悵惘?十年本不算短,然因此卻嫌太不長了。

世間竟有這樣的流言散布:當局將以教育部長一席倚重任老,用以分化民盟。因而,眾口鑠金,一般愛戴任老的人也每竊竊私議,認為任老或許可能動搖。這詩的頸聯似乎是對於這種流言和私議的答覆。我記起了當年的袁世凱似乎也曾以教育部長之職網羅任老,任老卻沒有人奸雄的彀中。

心境無疑是寂寞的,但也在彷徨。在政治協商會議開會的期中,任老的住宅曾被軍警無理搜查過。這樣被毆入淵的魚,雖欲逝而實猶不忍。回到自己的崗位上去吧,職業教育運動是拋荒了。這蕪曠了的崗位值得留戀,就跟春來的紫燕一樣回到自己的空巢去吧?

義利之辨不能容你有絲毫的夾雜。孰仁孰暴,對立分明,而兩者之中不能有中立的餘地。像伯夷、叔齊那樣,既不贊成殷紂王,又不贊成周武王,那種潔身自好的態度似乎是無法維持的。「何地西山許採薇?」是想去採薇呢?還是不想去呢?還是想而不能去呢?耐人尋味。

憑着欄杆,吟味着詩中的含義,在我自己的心中逐句替它作着註解,但我沒有說出口來。詩是見仁見智的東西,尤其是舊詩。這些解釋或許不一定就是詩人的原意,正確的解釋要看詩人自己的行動了。

起初很想和韻一首,在心裡略略醞釀了一下,結果作了罷。

無端地想起了熙寧罷相後,隱居鐘山的王荊公,不知道他的遺址還可有些什麼存在?

在中國歷史上,儘管受着時代的限制,卻能夠替老百姓作想的執政者,恐怕就只有一位王荊公吧?王荊公的政策也不過想控制一下豪強兼併者的土地財富,使貧苦的老百姓少受些剝削,多吃兩碗白米飯而已。然而天下的士大夫騷然了。這一騷然竟騷然了一千年,不僅使王荊公的事業功敗垂成,連他的心事也整整受了一千年的冤屈。做人固不容易,知人也一樣困難。這是農民與地主之間的類似宿命的鬥爭。地主生活和地主意識不化除,王安石是得不到真正了解的。在今天差不多人人都可以喊出「耕者有其田」的口號了,有的已在主張「戰士授田」,然而假使你是地主,要你把自己的田拿出幾畝來交給耕者或戰士,看你怎麼樣?王安石已經寂寞了一千年,孫中山也快要寂寞到一世紀,遍地都是司馬光、程明道,真正替老百姓設想而且做事的人,恐怕還須得寂寞一個時會的。

客人陸續地來了,蕢延芳、盛丕華、包達三、胡子嬰、羅淑章,還有兩位我不知道姓名的。人太多,已經超過了十二位。梁漱溟先行告退了。我自己又開始感覺着未免冒昧,泰然的二分之一又減去了二分之一。

蕢延老比任老要小几歲,但他們似乎是竹馬之交。他愛用家庭的韻事來和任老開玩笑,有時竟把任老的臉都說紅了。他也相當興奮,為了不關事件說過好些慷慨激昂的話,又說任老是他所最佩服的人,任老的話就是他的「上諭」。

——郭先生、羅先生,蕢老念念不忘的是昨晚上我們到醫院的訪問:你們要交朋友嗎,羅?任老是頂夠朋友的,我老蕢也是頂夠朋友的。

任老把蕢延老和我的手拉攏來,說:好的,你們做朋友。

我只客氣地說:我把你們兩位當成老師。

——周恩來是值得佩服的啦,我感謝他,他昨晚上送的牛奶,我吃了兩杯啦。

——任老,你這樣窮的時候,還拿錢來請客,我心裡難過。將來回到上海的時候啦,我要還席,就在我家裡啦。任老,就請你約同郭先生、羅先生、章先生、諸位先生。……

上了席後,差不多還是蕢延老一個人在說話,喝酒也很豪爽,連我戒了酒的人都和他對了幾杯。

任老對我說:他不是單純的商人,他對於教育很有貢獻。假使誰有子弟的話,他所創辦的位育中學是值得推薦的。你可以安心把子弟寄托在那兒,斷不會教育成為壞人。

這話令我回想到我自己的孩子。在上海的,還小,在日本的,一時還不能回國。我問有沒有小學部?據說沒有。要把自己的子弟教育成為一個不壞的人,實在是今天每一個人的切身問題。偽善者滔滔皆是,盡力在把別人的子弟豢養成鷹犬或者奴才。實在是傷心慘目!

秦淮河裡面忽然有歌吹聲沸騰起來。我的耳朵聽不清楚是什麼內容。想來大約也不外是小調或平劇之類吧。

有一位朋友嫌其嘈雜,加了一句厭惡的批評。但蕢老卻滿不在乎地說:這蠻有意思嘛!

是的,我也感覺着應該蠻有意思。在我腦子裡忽然又閃出了一個想念:在十年二十年之後,這秦淮河的水必然是清潔的,歌聲可能要更加激越,但已經不是人肉市場了。

這是我對秦淮河的另一種幻想,但我不相信它會幻滅。人民得到翻身的一天,人民的力量是可以隨處創造奇蹟的。

——這蠻有意思嘛!

我渴望着:在十年或二十年之後再游那樣的秦淮河,而任老、蕢老和列位諸老,也都還健在。[1]

作者簡介

郭沫若(1892年11月16日—1978年6月12日),1892年11月16日,出生於四川樂山沙灣。本名郭開貞,字鼎堂,號尚武,乳名文豹,筆名除郭沫若外,還有麥克昂、郭鼎堂、石沱、高汝鴻、羊易之等,中國現代作家、歷史學家、考古學家 。1914年1月,赴日本留學。1915年,進入岡山第六高等學校。1918年,升入九州帝國大學醫學部。1919年,組織抵日愛國社團夏社;同年,創作詩歌《抱和兒浴博多灣中》《鳳凰涅槃》等。1921年8月,詩集《女神》出版。1923年,完成歷史劇《卓文君》、詩歌戲曲散文集《星空》。1924年,完成歷史劇《王昭君》。192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31年,完成論著《甲骨文字研究》《殷周青銅器銘文研究》等。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歸國參加抗戰,在上海主辦《救亡日報》。1938年4月,任國民政府軍委會政治部第三廳廳長。1941年12月,寫成五幕歷史劇《棠棣之花》。1942年,完成歷史劇《屈原》《虎符》《高漸離》《孔雀膽》。1943年,完成歷史劇《南冠草》。1944年寫《甲申三百年祭》。1949年10月,任政務院副總理、文化教育委員會主任;10月19日,任中國科學院院長。1953年,當選第二屆中國文聯主席。1958年,任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校長。1959年,完成歷史劇《蔡文姬》。1960年1月,完成歷史劇《武則天》;同年,當選第三屆中國文聯主席。1969年,完成論著《李白與杜甫》。1973年,論著《出土文物二三事》出版。1978年,當選第四屆文聯主席;6月12日,因病醫治無效,在北京逝世[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