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秦安文廟大成殿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秦安文廟大成殿,位於中國甘肅省秦安縣,為一個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類型為古建築

秦安文廟大成殿的歷史年代為明代。

概述

秦安文廟位於甘肅天水市秦安縣興國鎮新華街東,占地面積3200平方米(約4.5畝),創建於元大德元年(1297年)前,道光十八年(1838年)極具規模,曾是天水地區歷史上規模較大的崇聖尊孔之地[1]

歷史修建

秦安文廟自創建以來,歷代都進行過保護修繕。明代成化、弘治、正德、嘉靖、隆慶、萬曆年間相繼維修。清代順治十六年(1659年)又增修,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遭大地震,殿宇被毀,六十一年(1722年)修復。此後經乾隆、嘉慶、道光年多次修建。解放後文廟先後由縣兵役局、財政局、水電局、縣二中使用,後大成殿交由縣博物館作為文物庫房使用。

建築保護

1963年秦安文廟被秦安縣人民委員會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2003年公布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5年恢復了孔子塑像。2006年5月25日,國務院公布其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建築情況

秦安文廟的建築布局井然有序,或前後呼應,或左右相等,或兩兩對稱,或東西並列。在縣學前建有崇聖祠3楹,度有院門;中部建有大成殿5楹,左右是東西廡各7楹,度有祭器、樂器庫。大成殿前是戟門和泮池,左為名宦祠,右為鄉賢祠。鄉賢祠前有靈星門,門前有照壁,壁上有圓形琉璃盤龍兩條,左右是兩座牌坊,上書「德配天地」、「道貫古今」8個大字,牌坊前各有下馬牌遙相呼應。秦安文廟最後面的尊經閣,是專門用來儲藏各類書籍的。閣高3層,有院門。文廟內的建築大都塌毀,面目全非,只有主體建築大成殿保存最為完好。

秦安文廟現存建築有大成殿、崇聖祠、鄉賢祠、名宦祠等。院內還存古柏9棵,其中一棵千年老柏參天蔽日,下身合圍近5米。

秦安文廟主體建築大成殿座落在今縣博物館後一塊長方形的台基上,坐北朝南,面闊5間,通長14米,進深4間,寬10.30米,建築面積240平方米,大式土木結構七檁抬梁造,單檐歇山頂,上覆琉璃筒瓦,梁枋構件均施彩畫,收山、出檐較深,脊飾龍、鳳、牡丹、菊等紋飾,紋樣繁雜,華麗多彩。垂脊的頂端安有垂獸仔角梁頭旋以套獸,勾頭瓦當雕飾雙鳳或饕餮紋,瓦頭雕飾卷草紋。大成殿的檐柱高度相同,內柱全為金柱,高聳挺拔;門前兩側的牆壁上還嵌飾有方形琉璃盤龍各一條。據傳是為明代探花胡纘宗之故,朝廷特准在秦安文廟的牆壁上佩以盤龍[2]

秦安文廟大成殿是古絲綢之路上典型的明代宗教殿堂建築,其梁架結構嚴謹穩固、脊飾精緻,斗拱形制宏大華麗而富有變化、彩畫精美,檻牆內砌琉璃盤龍,形態逼真。整個殿宇形制古雅,風格粗獷,氣勢巍峨,是不可多得的歷史文化遺產,也是研究古代建築藝術不可多得的實物例證。大成殿是集建築藝術、繪畫藝術於一身的歷史文化遺存,具有很高的歷史、藝術和科學價值。

大成殿雖經多次修繕,但它的外觀、斗拱形制、材料比例和樑柱等主體結構的建築風格,仍具有明代的特徵,是甘肅省保存較完好的明代木構建築之一。2004年,國家文物局投資對大成殿又進行了整體維修。 大成殿是秦安縣博物館的文物室,殿內陳列着各類文物

視頻

秦安文廟大成殿 相關視頻

秦安宣傳片(走進秦安)

參考文獻

  1. 甘肅古建築丨​秦安文廟 ,搜狐,2019-10-16
  2. 秦安文廟大成殿 - 孔廟,中國孔廟,2011-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