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秦安縣博物館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秦安縣博物館位於秦安縣城新華街,緊鄰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興國寺,占地1700m2,建築面積650m2。 1989年成立,原館址設在縣文廟,2002年遷入新址(大門為成紀蔡氏.蔡曰逢一族蔡家祠堂牌坊,上由清貢生黨維藩書「榮封六世」)。新館自2002年8月8日對外開放以來,已先後有5萬多中外賓客和各界觀眾前來參觀,現已成為秦安縣對外宣傳和開放旅遊的重要窗口。2004年天水市人民政府公布其為市級文明景區。秦安縣博物館被列為天水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是市委、市政府公布的為文明景區。

介紹

秦安縣博物館位於縣城新華街,緊鄰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興國寺。是1999年國家文物局幫扶秦安以來投資修建的,也是目前甘肅省現代化設施較為齊全的縣級博物館之一。占地面積1700平方米,建築面積650平方米。館藏文物5060件,其中國家一級文物19件,二級72件,三級385件,從距今1億年的魚化石,距今2500萬年的鏟齒象牙化石,新石器時代人類生產生活用具到明清時期的文物都有收藏,沒有缺環和斷代。館藏品位居全省100家文物收藏單位的前10位。新石器時代的人面器口彩陶瓶,馬家窯文化的旋紋四板彩陶瓮,齊家文化[1]的玉琮,唐代的海馬瑞獸葡萄紋銅鏡,北朝至唐代的佛教石刻等許多文物都是舉世無雙的藝術珍品。

縣博物館的基本陳列為《成紀八千年——秦安歷史文物精品陳列》,按照華夏文明的曙光,青銅時代文化和成紀遺珍三個單元,分門別類地進行陳列。第一部分華夏文明的曙光,重點展示距今7800——4000年這一時段內,秦安先民的生存環境、經濟文化狀況以及大地灣一期文化的彩陶,證明秦安是黃河流域中上游早期文化的發祥地。第二部分青銅時代的文化,重點展示齊家文化至商周時期的玉器、陶器等器物表現秦安這一時期多元性的物質文化。第三部分成紀遺珍,表現秦安設縣後經濟的繁榮和社會生活的影響。

《秦安歷史文物精品陳列》從2002年8月6日完成布展並對外開放,共接待遊客5萬餘人次。陳列主題鮮明,設計新穎,在社會上產生了較大反響,受到了觀眾的普遍好評。

館藏文物

秦安縣博物館館藏文物5516件,其中國家一級文物19件,二級72件,三級385件,為國家三級博物館,其中新石器時代的人面器口彩陶瓶、馬家窯文化的旋紋四 彩陶瓮、齊家文化的玉琮、唐代的海馬瑞獸葡萄紋銅鏡、北朝至唐代的佛教石刻等許多文物都是舉世無雙的藝術珍品。為了更好地保護和利用這些珍貴的文化遺產,本館購置了32列密封性好、抗震性強、經久耐用的密集櫃,並安裝了現代化的安全防範報警系統和消防、避雷系統。館藏文物均已科學分類、有序存放,從源頭上防止了文物[2]的損傷。同時舉辦了《成紀八千年文物陳列展》、《秦安歷史文物精品陳列展》和《館藏書畫精品展》,併購置了電腦、打印機、複印機等辦公設備,極大地改進了本館的辦公條件和安全質量,其基礎設施已達到甘肅省縣級博物館一流水平。在學術研究方面,近年,館內出版了《秦安文物精品集粹》,專業人員發表了大量的論文,為研究和保護利用歷史文化遺產,做出了顯着的成績。

視頻

秦安縣博物館 相關視頻

媧鄉墨韻——秦安縣博物館館藏精品書畫展
走進秦安博物館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