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秋緒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秋緒》是中國當代作家郭沫若的詩作。

作品欣賞

(一九一〇年)

秋風凜烈秋雨霖,

鬱郁獨坐萬象哭,

手翻南華信口讀〔1〕,

神遊青衣江上屋。

憶我前日出嘉州,

田中禾黍方油油。

彼時猶夏今已秋,

草壘如山堆在疇〔2〕。

錦江日夜赴東流,

江邊紅樹繞江樓〔3〕。

江流永以無回期,

寒暑代謝天地移。

人生一世無自立,

令人嘆息長掩泣。

寫作背景

此詩作於1910年秋。是年春,作者初到成都,插入位於成都南校場的四川省城高等學堂分設中學堂丙班,相當於中學三年級。作者在《我的學生時代》中回憶:「學校的課程雖然好得一點,但也好得有限」,「怎麼也引不起興趣」,「沒有東西可學,只是讀些課外的東西」。乃至「遊山玩水、吃酒賦詩的名士習氣愈來愈深。東門外的望江樓、薛濤井,南門外的武侯祠、浣花溪、工部草堂,是常游之地」。這首《秋緒》所流露出的略帶消極的苦悶情緒,便是作者這期間生活、思想的寫照。

注釋

〔1〕南華,即《莊子》。又稱《南華經》、《南華真經》。《新唐書·藝文志》:天寶元年,詔號《莊子》為《南華真經》。作者說:「我自己是喜歡讀《莊子》的人。」特別是在秋風瑟瑟、秋雨霖霖、萬象皆哭時,常以信口誦讀《莊子》,神遊其中,為精神安慰。

〔2〕草壘,草垛。禾黍收割後餘下的草稈,在田中堆成草垛,猶如座座小山。

〔3〕江樓,望江樓,在成都東門外錦江邊。[1]

作者簡介

郭沫若(1892年11月16日—1978年6月12日),1892年11月16日,出生於四川樂山沙灣。本名郭開貞,字鼎堂,號尚武,乳名文豹,筆名除郭沫若外,還有麥克昂、郭鼎堂、石沱、高汝鴻、羊易之等,中國現代作家、歷史學家、考古學家 。1914年1月,赴日本留學。1915年,進入岡山第六高等學校。1918年,升入九州帝國大學醫學部。1919年,組織抵日愛國社團夏社;同年,創作詩歌《抱和兒浴博多灣中》《鳳凰涅槃》等。1921年8月,詩集《女神》出版。1923年,完成歷史劇《卓文君》、詩歌戲曲散文集《星空》。1924年,完成歷史劇《王昭君》。192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31年,完成論著《甲骨文字研究》《殷周青銅器銘文研究》等。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歸國參加抗戰,在上海主辦《救亡日報》。1938年4月,任國民政府軍委會政治部第三廳廳長。1941年12月,寫成五幕歷史劇《棠棣之花》。1942年,完成歷史劇《屈原》《虎符》《高漸離》《孔雀膽》。1943年,完成歷史劇《南冠草》。1944年寫《甲申三百年祭》。1949年10月,任政務院副總理、文化教育委員會主任;10月19日,任中國科學院院長。1953年,當選第二屆中國文聯主席。1958年,任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校長。1959年,完成歷史劇《蔡文姬》。1960年1月,完成歷史劇《武則天》;同年,當選第三屆中國文聯主席。1969年,完成論著《李白與杜甫》。1973年,論著《出土文物二三事》出版。1978年,當選第四屆文聯主席;6月12日,因病醫治無效,在北京逝世[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