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秋收起義銅鼓紀念館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秋收起義銅鼓紀念館於1977年8月建成開放,館名由開國元勛宋任窮同志題寫。館址位於銅鼓縣定江東路489號,湘贛邊界秋收起義前敵委員會(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第三團團部)舊址——蕭永翁祠旁邊。1994年12月成立銅鼓縣博物館[1],兩館合署辦公,一套人馬。展館總占地面積5000平方米。建築面積4400平方米,實用面積2200平方米。展線總長130米,磚混三層結構,2007年銅鼓縣人民政府投資300餘萬元,對展覽大廳內的陳列進行了更新改造和外部建築維修。

歷史背景

1927年9月,毛澤東根據黨的「八七」會議精神和中共湖南省委的決定,以中央特派員、中共湖南省委常委和中共湖南省委前敵委員會書記的身份,不畏艱險、親臨銅鼓領導和發動了震驚全國的湘贛邊界秋收起義。秋收起義是繼「八一」南昌起義之後,中國共產領導中國人民拿起武器,向國民黨反動派的一個有力反擊。秋收起義創建了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首次打出紅旗,開闢了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以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新型革命道路,為中國革命的勝利指明了前進的方向。銅鼓是湘贛邊界秋收起義前敵委員會的領導中心、蕭家祠是前敵委員會舊下址,銅鼓是工農革命軍的重要創建地。革命的烽火,偉人的足跡,為銅鼓鑄造了永恆的光榮和不朽的歷史豐碑。

「秋收起義銅鼓紀念館」這九個大字由宋任窮將軍在紀念秋收起義50周年(1977年)題寫。這座建於1977年修建的秋收起義紀念館,不僅珍藏了秋收起義那一段歷史,也凝結着銅鼓人對毛澤東的懷念之情。2007年值秋收起義80周年,投入400多萬元對該館進行重新修繕。2004年被評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和「江西十大紅色旅遊景點之一」,自開館以來已接待遊客超過500萬人次。

基本陳列

秋收起義專題陳列 全館共分五個部分。

第一部分:「軍旗獵獵」,主要介紹銅鼓成為湘贛邊秋收起義策源地之一的歷史背景;

第二部分:「沙洲閱兵」,主要介紹毛澤東同志親自領導三團和銅鼓人民舉行秋收起義的光輝歷程;

第三部分:「排埠思索」,主要介紹起義受挫後毛澤東同志率三團回師銅鼓排埠,在這裡思索部隊前進的方向;

第四部分:「引兵井岡」,主要介紹工農革命軍第一、二、三團在瀏陽文家市勝利會師,毛澤東同志率領部隊到達井岡山,創建了一塊農村革命根據地,指明了中國革命的航程;

第五部分:「星火燎原」,主要介紹了這支由毛澤東同志從秋收起義中帶出來的經三灣改編後的革命軍隊,參加了中國革命武裝鬥爭的全過程,為中國人民的解放和社會主義[2]建設立下的不朽功勳。

視頻

秋收起義銅鼓紀念館 相關視頻

瞻仰銅鼓秋收起義紀念館
都正生物黨支部在銅鼓秋收起義紀念館宣誓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