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斧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磨斧》,時劇小戲。
劇目介紹
崑劇《磨斧》時劇小戲。
《弦索調時劇新譜》和《納書楹曲譜》均曾收錄,蘇州市戲曲藝術研究所藏有傳抄本。演述冒充梁山英雄的假李逵下山,因被大樹擋道,欲用板斧砍樹,發現斧子已生鏽,遂在白石溪旁磨斧,巧遇冒充八十萬禁軍教頭的假林沖,彼此爭鬥而相識的故事。
這是一出崑劇白面(按原腳本規定由副角扮演,但在歷代昆班演出中均由白面應行)與丑角的小型玩笑戲。清同光年間蘇州全福班仍常演出此戲。二十世紀二十年代初,崑劇傳習所學生經沈斌泉傳授,於1925年12月21日首演於上海笑舞台,由沈傳錕飾假李逵,姚傳湄飾假林沖。翌年5月21日在新世界遊藝場演出時,改由周傳錚、周傳滄分飾假李逵、假林沖。
中國戲曲
戲曲是我國傳統的戲劇形式,是我國最具有民族特點和風格的藝術樣式之一。其最早可以追溯到上古時代用來娛神的原始歌舞。《尚書堯典》上說:「於!子擊石拊石,百魯率舞。」《呂氏春秋古樂》上也說:「昔葛天氏之樂,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闕:一曰《載民》,二日《玄鳥》,三日《遂草木》四日《奮五穀》五日《敬天常》六曰《達帝功》,七曰《依地德》八曰《總禽獸之極》。」 如在許多古老的農村, 還保持着源遠流長的歌舞傳統,如「儺戲[1]」;同時,一些新的歌舞如「社火」、「秧歌」等適應人民的精神需求而誕生。正是這些歌舞演出,造就出一批又一批技藝嫻熟的民間藝人,並向着戲曲的方向一點點邁進。《詩經》里的「頌」,《楚辭》里的「九歌」,就是祭神時歌舞的唱詞。從春秋戰國到漢代,在娛神的歌舞中逐漸演變出娛人的歌舞。從漢魏到中唐,又先後出現了以競技為主的「角牴」(即百戲)、以問答方式表演的「參軍戲[2]」和扮演生活小故事的歌舞「踏搖娘」等,這些都是萌芽狀態的戲劇。
視頻
磨斧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儺戲是什麼?儺戲的來源是什麼?,為什麼網,2015-07-18
- ↑ 歷史知識 > 參軍戲,國學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