磚塔衚衕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磚塔胡同是中國北京市歷史最悠久的胡同之一,也是目前北京遭到破壞較少,風貌保存較好的胡同之一。位於西四牌樓附近。
歷史介紹
磚塔胡同這一名稱,來自於矗立在胡同中的一座青磚古塔,這座塔是元代名臣耶律楚材的老師,金元之際的高僧萬松老人[1] 的葬骨塔。萬松老人塔的精確塔齡已不可考,但根據史料推斷,可以肯定在六百年以上,而磚塔胡同的年齡亦應與此相仿。元雜劇《沙門島張生煮海》中也有如下對白:「張羽問梅香:『你家住哪裡?』梅香說:『我家住磚塔兒胡同。』」其中提到的磚塔兒胡同就是今天的磚塔胡同。明人張爵所著《京師五城坊巷胡同集》(成書於嘉靖三十九年)、清人吳長元所著《宸垣識略》(成書於乾隆五十三年),均把磚塔胡同作為京城古蹟加以收錄,由此亦可以推斷磚塔胡同歷史之久遠。
雖然磚塔胡同得名於磚塔,出名於磚塔,但現存之磚塔卻早已非元代原物,據史料記載,明嘉靖年間,清乾隆年間和民國期間都曾經對萬松老人塔進行過大規模的整修重建。
元明清三代,磚塔胡同一直是京城娛樂中心之一,即所謂「勾闌」、「瓦舍」之所,全盛時胡同里有十數家戲班。在清代,磚塔胡同曾經作為神機營所轄右翼漢軍排槍隊的營地,以後一直是曲家聚集的地方。1900年義和團運動爆發,磚塔胡同成為進攻西什庫教堂的義和團組織的總部,八國聯軍攻陷北京之後對磚塔胡同造成了很大破壞,各大戲班紛紛逃離,自此磚塔胡同作為京城娛樂中心開始走向衰落,逐漸成為民居。2000年後,磚塔胡同西段開始拆遷,包括張恨水故居等建築在內的許多四合院被拆毀,並建築現代小區;中段和東段則得到保存。
名人
近代史上,有若干名人曾在磚塔胡同居住過
- 1923年魯迅在與周作人反目後從八道灣搬來磚塔胡同61號(現84號),並在這裡寫出了《祝福》、《在酒樓上》、《幸福的家庭》和《肥皂》、《中國小說史略》等作品。
- 鴛鴦蝴蝶派作家張恨水曾居住在磚塔胡同43號(今95號,已於近年拆除)並在這裡走完了他的人生旅程。
- 1927年劉少奇隨北方局由天津遷到北平,暫住在磚塔胡同四眼井10號的同事家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