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碧綠米仔蘭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碧綠米仔蘭

中文學名:碧綠米仔蘭

拉丁學名:Aglaia

perviridis Hiern

界:植物界

門:被子植物門

綱:雙子葉植物綱

亞 綱:原始花被亞綱

目:芸香目

亞 目:芸香亞目

科:楝科

亞 科:楝亞科

族:鷓鴣花族

屬:米仔蘭屬

種:碧綠米仔蘭

碧綠米仔蘭(拉丁學名:Aglaia perviridis Hiern),常綠喬木,高可達15米;小枝暗灰色,有蒼黃色小皮孔。花期3-5月,果期9-12月。 (概述圖來源: ) [1]

碧綠米仔蘭形態特徵

喬木,高可達15米;小枝暗灰色,散生有蒼黃色的小皮孔。

葉長約30厘米,有小葉9-13枚;厚紙質或亞革質,互生或近對生,長橢圓形或卵狀長橢圓形,長5-15(-18)厘米,寬(2-)3-4.5厘米,先端漸尖,基部楔形或近圓形,稍不等邊,兩面均無毛,側脈每邊12-16條,纖細,小葉柄長5-10毫米。

圓錐花序腋生,稍短於葉,長20-24厘米,有暗灰色的鱗片,下部分枝長約9厘米;花極小,直徑約2毫米,無毛,具短梗;花萼5深裂,裂片圓形,有小睫毛;花瓣5,白色,圓形至卵形,長約1.5毫米;雄蕊管近球形,無毛;花葯5,卵形;子房每室有胚珠2顆。

漿果長圓形、腎狀,長3-3.8厘米,寬約2厘米,外被銹色鱗片;種子1枚,具污黃色、肉質假種皮。花期3-5月,果期9-12月。

碧綠米仔蘭生長環境

碧綠米仔蘭主要分布於產海拔500—1600米的溝谷雨林、季雨林及常綠闊葉林中。

碧綠米仔蘭分布範圍

主要分布於中國南部及東南部、印度北部(喀西山)和馬來群島以及太平洋島地區、東南亞部分地區,錫金也有。

碧綠米仔蘭主要價值

米仔蘭屬的許多物種是傳統的民間藥物,如米仔蘭(Aglaia odorata),其葉味辛,微溫 ,有活血散瘀、消腫止痛的功效,用於跌打、骨折、癰瘡;其花味甘,性辛,有行氣解郁的功能,用於氣鬱胸悶、食滯腹脹。

東南亞部分地區(如印度尼西亞)有將米仔蘭屬植物(如米仔蘭)的花用做驅蟲劑的傳統.國外對米仔蘭屬植物化學成分的研究較為廣泛.結果表明,從該屬植物中所分離得到的有機化合物主要涉及環戊四氫苯並呋喃、雙酰胺、木質素、三萜、甾體、四降三萜等,其中環戊四氫苯並呋喃類化合物具有顯著的殺蟲作用和抗腫瘤作用。

雖然米仔蘭為傳統植物藥,且米仔蘭屬植物中特有的rocaglam ide衍生物表現出顯著的驅蟲活性、抗腫瘤和抗炎活性,但在中藥製備中卻應用不足,國內也缺乏相關的基礎研究。因而,對國內米仔蘭屬植物的化學成分及其生理活性成分進行研究是一項非常有意義的工作,可藉此發現具有藥。

參考來源

  1. 碧綠米仔蘭, 植物智, 2020-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