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燈檠歌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短燈檠歌》 |
作品名稱: 《短燈檠歌》 創作年代: 唐代 文學體裁:詩 作者:韓愈 |
《短燈檠歌》唐代傑出的文學家、思想家、哲學家,政治家韓愈的詩。[1]
這首詩當是元和七年(812) 春,時韓愈由江陵入京,擔任任國子博士,詩人依據太學儒生夜間短燈苦讀的實況為依據,為太學儒生"東魯客"寫下了這首詩。
《短燈檠歌》是唐代文學家韓愈所創作的一首七言古詩。此詩首句先寫長檠,以賓寫主,以長檠無用托短檠有用;接四句逐步深入,寫短檠可以近床裁衣,寄遠懷人;又接六句,寫短檠可以提置案前,攻書習文,射策取第;最後以長檠高張,短檠被棄為慨,驚嘆世態炎涼。此詩全用比興,構思巧妙,結制縝密;是立意好,興趣深,寫法奇,一脈貫通的好詩。
詩詞正文
“ | <長檠八尺空自長,
短檠二尺便且光。 黃簾綠幕朱戶閉, 風露氣入秋堂涼。 裁衣寄遠淚眼暗, 搔頭頻挑移近床。 太學儒生東魯客, 二十辭家來射策。 夜書細字綴語言, 兩目眵昏頭雪白。 此時提攜當案前, 看書到曉那能眠。 一朝富貴還自恣, 長檠高張照珠翠。 吁嗟世事無不然, 牆角君看短檠棄。 > |
” |
— <《短燈檠歌》>,<詩詞名句網> |
白話譯文
長長的檠架長達八尺,但也徒自沒用,短的燈架雖然只有二尺長,卻又方便又明亮。
黃色的窗簾、綠色的帷幕、朱紅的大門,夜晚到來時都已關閉,秋風冷露進人堂屋,帶來陣陣涼氣。
少婦為遠方的丈夫製衣,淚眼昏暗,不斷地用玉簪挑亮燈芯並靠近床前。
她的丈夫是在太學裡讀書的儒生,二十歲就離開家鄉東魯到京城來應試。
每天讀書到深夜,用很小的字來撰寫文章,兩隻眼睛累得昏花,頭頂上也是白髮叢生。
那時候他也舉着二尺的燈檠在案前,一直看書到天亮也不睡覺。
一旦功名富貴到手,他就恣情享樂,家中長檠高高地架着,照亮了滿身珠翠的美人。
令人感嘆的是人間的事情無不如此,請你看看那丟棄在牆角的短燈檠吧!
文學賞析
這首詩寫太學儒生短燈(小燈)夜間苦讀情態,詩大約有太學生讀書生活的實況作依據,形象歷歷可見。韓愈對自已的學生,一方面是熱情關懷,另一方面是深切勉勵,諄諄教誨,有如自己便是一盞"此時提攜當案前"為太學儒生燃燒照明的"短燈檠"
詩中一個重要內容是"八尺長檠"(豪華高燈)與二尺短檠"(太學生所用小燈)的對比,詩首尾俱詠此。開首就道"長檠八尺空自長,短檠二尺便且光",聯繫詩"一朝富貴還自恣,長檠高張照珠翠"句,可知"空自長"指富貴人家恣縱淫樂的空虛生活。詩人否定這種生活,"吁嗟世事無不然"!可嘆世上苦心追求這種生活的人還有的是。所以詩人覺得有必要對學生來一番剖析,應以"短檠二尺便且光"自豪,傲對"長檠八尺空自長"。自甘淡泊勤奮,而且非僅一時,而是一世。長短燈檠是一種人生態度的對比象徵。
中間部分自"黃簾綠幕朱戶閉"至"看書到曉哪能眠"共十句,寫太學生挑燈苦讀徹夜不眠。已是深秋季節,因為路途遙遠,家中寄來的冬衣尚未到,只好忍寒。詩中特寫一位"東魯儒生",可能是韓愈所賞識的勤奮好學而多才的年輕人,來國子監就讀準備應禮部會試。他與短燈檠為伴, "夜書細字綴語言,兩目眵昏頭雪白,"二十歲已滿頭白髮,"此時提攜當案前,看書到曉那能眠"?將短燈移近,又是寫又是讀,奮戰不已。看着這有為的青年,韓愈讚賞同情,又不免有點隱憂,怕青年一旦飛黃騰達便拋棄了艱苦勤奮的好作風。所以末四句便特別提醒青年人:永遠別忘了牆角的二尺短燈檠。
韓愈此時年逾不惑,已走了其人生之旅的大部路程。此次由職方員外郎重調國子博士,乃是降低職位,但他心無怨尤煩躁之情,讀此《短燈檠歌》可知。一位忠誠職守的老教授、甘為學生照明路途的"短燈檠"的形容躍然紙上。大言之,"短燈檠"精神可說是韓的一種人生志向,非僅為對青年的期望。
作者簡介
韓愈[2](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陽(今河南省孟州市)人,漢族,自稱「郡望昌黎」,世稱「韓昌黎」、「昌黎先生」。唐代傑出的文學家、思想家、哲學家,政治家。
貞元八年(792年),韓愈登進士第,兩任節度推官,累官監察御史。貞元十九年(803年),因論事而被貶陽山,後歷都官員外郎、史館修撰、中書舍人等職。元和十二年(817年),出任宰相裴度的行軍司馬,參與討平「淮西之亂」。元和十四年(819年),又因諫迎佛骨一事被貶至潮州。晚年官至吏部侍郎,人稱「韓吏部」。長慶四年(824年),韓愈病逝,年五十七,追贈禮部尚書,諡號「文」,故稱「韓文公」。元豐元年(1078年),追封昌黎伯,並從祀孔廟。 韓愈是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被後人尊為「唐宋八大家」之首,與柳宗元並稱「韓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後人將其與柳宗元、歐陽修和蘇軾合稱「千古文章四大家」。在舊《廣東通志》中被稱為「廣東古八賢」之一。[3] 他提出的「文道合一」、「氣盛言宜」、「務去陳言」、「文從字順」等散文的寫作理論,對後人很有指導意義。著有《韓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師說》等[4]。
韓愈是北魏貴族後裔,父仲卿,為小官僚。韓愈3歲喪父,後隨兄韓會貶官到廣東。兄死後,隨嫂鄭氏輾轉遷居宣城。7歲讀書,13歲能文,從獨孤及、梁肅之徒學習,並關心政治,確定了一生努力的方向。貞元八年(792年)進士及第,先後為節度使推官、監察御史,德宗末因上書時政之弊而被貶。唐憲宗時曾任國子博士、史館修撰、中書舍人等職。元和十四年(819年)因諫阻憲宗奉迎佛骨被貶為潮州刺史。穆宗時歷任國子祭酒、兵部侍郎、吏部侍郎、京兆尹兼御史大夫。
韓愈在政治上反對藩鎮割據,憲宗元和時曾積極參加討伐淮西叛藩吳元濟的戰爭,任裴度的行軍司馬。他在思想上崇奉儒學,力排佛老,同時宣揚天命論,認為「天」能賞善罰惡,人只能順應和服從天命。他的這種有神論思想,適應了鞏固封建統治的需要。
長慶四年(824年)八月,韓愈因病告假。同年十二月二日(12月25日),韓愈在長安靖安里的家中逝世,終年五十七歲。獲贈禮部尚書,諡號文。次年三月,葬於河陽。韓愈陵園(韓愈墓)位於河南省孟州市城西6公里韓莊村北半嶺坡上。此地北望太行,南臨黃河,是一片丘陵地帶。[5]。
視頻
參考資料
- ↑ 《短燈檠歌》 詩詞文句網
- ↑ 《韓愈機簡介》 古詩文網
- ↑ 韓愈為什麼能成為唐宋八大家之首? 快資訊,發布時間;2021-01-14 22:06
- ↑ 品讀 韓愈·《師說》 騰訊視頻;2015年09月10日
- ↑ 「唐宋八大家」之首韓愈--「韓愈陵園」景區 本地二三事;2017-11-210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