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相機快門微振動物理仿真測試處理裝置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相機快門微振動物理仿真測試處理裝置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航天五院)隸屬於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成立於1968年2月20日。自1970年4月24日成功發射我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以來,研究院已抓總研製並成功發射了300餘顆航天器,實現200餘顆航天器在軌運行,研製的航天器覆蓋載人航天、月球與深空探測、導航定位、對地觀測、通信廣播、空間科學與技術試驗六大系列航天器,實現了大、中、小、微型航天器的系列化、平台化發展。研究院圓滿完成載人航天工程、探月工程、北斗工程、高分工程為代表的重大航天任務,為實現我國航天三大里程碑跨越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研究院充分發揮航天技術的優勢和輻射帶動作用,不斷將航天新技術成果推廣到國民經濟多個領域。聚焦衛星應用、智能裝備、空間生物三大優勢業務板塊,打造了中國衛星、康拓紅外、航天生物三大業務發展主體平台,形成了以京津冀、長三角和粵港澳大灣區三大重點區域為主的區域布局。

簡介

研究院堅持國際化發展戰略,積極踐行「一帶一路」倡議,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先後與俄羅斯、法國、巴西等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宇航公司及空間研究機構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係。2004年實現了首顆商業衛星出口合同簽署。截至2020年底,已向國際用戶交付了20顆商業衛星,出口產品覆蓋通信衛星、遙感衛星[1]、衛星應用、航天器研製基礎設施、宇航單機部組件和宇航元器件等。

研究院打造了北京、天津、懷來、西安、蘭州、煙臺、深圳、內蒙古、杭州等產業基地,擁有空間飛行器總體設計、分系統研製生產、系統集成、總裝測試、環境試驗、地面設備製造及衛星應用、服務保障等配套完整的研製生產體系。研究院現有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院士9人,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11人,俄羅斯宇航科學院院士9人,國家級突出貢獻專家15人,全國技術能手40人,高級以上職稱人員7200餘人。研究院獲得國家科學技術獎84項,其中特等獎9項;授權專利7700餘件,榮獲中國專利金獎3項;省部級獎3000餘項。研究院先後榮獲全國文明單位、全國創先爭優先進基層黨組織、全國模範職工之家等榮譽稱號。

二、技術要點

(解決的技術難題、技術指標等)

相機快門是衛星成像的主要器件,用於控制曝光時間的長短。由於質量不平衡,軸 承製造缺陷以及電機噪聲等原因,快門對星體產生周期性和寬帶微小擾振力,這些擾振力 經過它們內部動態特性的調製和放大,會對遙感衛星的光路指向精度和穩定度產生 較大影響。考慮到快門裝置安裝在成像裝置附近,這種影響就顯得尤為重要。快門擾振模 型建立時需要考慮的因素比較多,如轉速、軸承碰撞諧波及其內部結構動態特性、安裝結構 動態特性影響等,使得其模型的建立、標定和檢驗具有相當的難度。由於航天器擾動源的擾動很小,個別有效載荷如動量輪在空間三個方向只能產生 幾十毫牛頓甚至幾毫牛頓的微弱擾動,要想在具有相對強烈干擾背景噪音的地面實驗室中 測量此類擾動十分困難,而其對應傳感器的精度要求非常高。

本技術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相機快門微振動 物理仿真測試處理裝置,測量相機快門在不同轉速下轉動時產生的微小振動。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相機快門微振動物理仿真測試處理裝置,包括相 機快門、六邊形轉接板、六分量八傳感器擾振力測試台、數據採集和處理系統 ;六分量八傳感器[2]擾振力測試台通過六邊形轉接板與相機快門相連 ;數據採集和處理系統與六分量八傳感器擾振力測試台相連 ;所述的數據採集和處理系統包括數據採集模塊和計算機 ;六分量 八傳感器擾振力測試台測量得到相機快門運行中的微振動數據,並送至數據採集和處理系 統進行分析處理,得到相機快門的擾振力。還包括加速度傳感器,用於測量相機快門擾振時的加速度。

三、成果形式

(專利、著作權、新產品、新技術等)

本項目是專利技術

四、應用領域及應用場景

軍用及民用通信,信息行業。

五、當前應用成效

(1)本實用新型將相機快門安裝在六分量八傳感器擾振力測試台上,並在各組件 處合理布置加速度測點,進行相機快門微振動物理仿真測試,模擬了太空中相機快門工作 時對星體產生的擾振。(2)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輕巧,使用方便,可靠性高。(3)本實用新型簡單有效,通過傳統的機械加工就可實現,工藝性好,成本低。

六、合作方式

(技術轉讓、專利許可、委託或合作開發)

技術服務、專利許可。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