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皇甫湜正閏論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皇甫湜正閏論》出自宋代文學家洪邁的《容齋隨筆》卷九。

原文

晉魏以來,正閏之說紛紛,前人論之多矣。蓋以宋繼晉,則至陳而無所終;由隋而推之,為周為魏,則上無所起。故司馬公於《通鑑》取南朝承晉訖於陳亡,然後系之隋開皇九年,姑藉其年以紀事,無所抑揚也。唯皇甫湜之論不然,曰:「晉之南遷,與平王避戎之事同。而元魏種實匈奴,自為中國之位號。謂之滅耶,晉實未改;謂之禪耶,已無所傳。而往之著書者有帝元,今之為錄者皆閏晉,失之遠矣。晉為宋,宋為齊,齊為梁,江陵之滅,則為周矣。陳氏自樹而奪,無容於言。故自唐推而上,唐受之隋,隋得之周,周取之梁,推梁而上以至於堯、舜,為得天下統。則陳僭於南,元閏於北,其不昭昭乎?」此說亦有理。然予復考之,滅梁江陵者,魏文帝也,時歲在甲戌。又三年丁丑,周乃代魏。不得雲江陵之滅,則為周也。

譯文

晉朝、魏朝以來,正統與非正統的意見眾說紛紜,前人的主張夠多的了。如果以南朝宋為正統接替晉,那麼到陳朝就接不下去了;如果由隋朝向上推,以北周、北魏為正統,那麼這以前也無法街接,因此司馬光在《資治通鑑》中採取南胡承接晉朝一直到南朝陳滅亡;這以後接着是隋朝開皇九年,只是暫且借它的年號來記載史事,並沒有偏重南朝。只是皇甫湜的分析不是這樣,他說;「晉朝的南遷,跟周平王因避大戎的威脅而東遷的事相同。而元魏的種族實際上是匈奴,自己建立中國的政權稱號。說晉朝滅絕了吧,它實際上並沒有改變成外族;說它被替代了吧,又已經沒有了傳承,然而以往著書的人有把元姓看作正統皇帝的,現在記錄歷史的人又都把晉看作非正統的,失誤就太大了。晉代轉為南朝宋,南朝宋轉為南朝齊,南朝齊轉為南朝梁,占據江陵一帶的南朝覆滅以後,就歸為北周統治了。陳氏先自立為帝到喪失政權,不用詳述的。因此,從唐朝向上推,唐朝接替隋朝,隋朝滅了北周,北周取得南朝梁的政權,從南朝樑上推到堯、舜時代,這就得出了朝代的系統。那麼,南朝陳在南方冒用帝王稱號,北魏在北方並不正統,這不是清清楚楚了嗎?」這個見解也是有道理的。不過,我又考察了這段歷史,在江凌一帶滅了梁朝的,是魏文帝,時代在甲戌年(公元554 年,此處所說年代與廟號不符。魏文帝在位十七年中沒有甲戌年,應是魏泰帝甲戌年之誤。)又過了三年,即丁丑年(公元557 年),北周才取代了[西魏]]。不能夠說南朝覆滅就轉為北周了。

作者簡介

洪邁(1123~1202年),字景盧,號容齋,又號野處,南宋饒州鄱陽(今江西省鄱陽縣)人。洪皓第三子。官至翰林院學士、資政大夫、端明殿學士,宰執、封魏郡開國公、光祿大夫。卒年八十,諡「文敏」。配張氏,兵部侍郎張淵道女、繼配陳氏,均封和國夫人。南宋著名文學家[1]。主要作品有《容齋隨筆》《夷堅志》

《容齋隨筆》分《隨筆》、《續筆》、《三筆》、《四筆》、《五筆》,共五集七十四卷。其中前四集各十六卷,因書未成而作者過世,故《五筆》僅為十卷。這部書內容範圍頗廣,資料甚富,包括經史百家、文學藝術、宋代掌故及人物評價諸方面內容。它對後世產生了較為深遠的影響,《四庫全書總目提要[2]推它為南宋筆記小說之冠。

視頻

皇甫湜正閏論 相關視頻

《容齋隨筆》
《容齋隨筆》等古籍發行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