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白額蜂虎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白額蜂虎
白額蜂虎原圖連結[1]

中文學名:白額蜂虎
拉丁學名:Merops bullockoides
界:動物界
門:脊索動物門
綱:鳥綱
目:佛法僧目
科:蜂虎科
屬:蜂虎屬
種:白額蜂虎
亞 種: 2亞種
命名者及年代:Smith
英文俗名:White-fronted Bee-eater
保護等級編輯 語音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13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
ver 3.1——低危(LC)。

白額蜂虎 體長22-24厘米,雄鳥體重28-35克,雌鳥體重31-38克。雌性成鳥大於雄性。面部黑色,前額白色。嘴形細長而下彎,先端尖,嘴峰有棱脊;鼻孔裸露,喉嚨呈鮮紅色;體羽質密、正常且無縱紋;尾凸形,中央尾羽特形延長且端部形狹或尖削,腳細弱,中趾與外趾至少連結至基部第二個關節,與內趾則僅於基部的第一個關節並連;翅長而尖,初級飛羽10片;尾羽12片;第一片飛羽細小,第二片最長。牠們的上身綠色,下身肉桂色。羽色艷麗,兩性相似,幼鳥似成鳥。

號稱「蜜蜂殺手」

白額蜂虎以飛行昆蟲為食,尤其喜歡吃蜜蜂,這才有了「蜂虎」之名,號稱「蜜蜂殺手」

生活習性

白額蜂虎過著群居的生活,它們在村莊附近丘陵林地、堤壩或者山崖處挖穴挖隧道為巢,每個群落150-400隻,牠們的群落可以橫跨幾平方公里的大草原,但會回到同一地方棲息、生活及繁殖。牠們是鳥類中擁有最複雜的社群系統。分佈於非洲中南部地區。 白天多數時間都在空中飛翔,飛行直而快,兩翅扇動迅速,有時還伴隨著滑翔。不怕人,有時進到村舍、房前屋後和果園中活動,休息時多棲於電線上、枯樹枝上或灌木上。在飛行中捕食。 白額蜂虎主要吃蜜蜂,佔其食物來源近50%。也會吃其他飛行昆蟲,如甲蟲、臭蟲、蒼蠅、蟋蟀、白蟻、蜻蜓、豆娘等。但要視乎季節及獵物的多少。它們會在低樹枝位定點捕食,或滑翔而下捕食昆蟲。它們的叫聲是低沉的嘎聲。

棲息環境

白額蜂虎頻繁的活動於河流乾涸的河床上、灌叢、草地,林地、季節性河流。白額蜂虎分佈在非洲亞赤道帶的大草原。其棲息地包括遼闊的鄉郊,尤其是近水溝的地方。[1]

生長繁殖

白額蜂虎是一對一的社會關係,類群會進行合作生殖,不能生育的成員會幫助其他成員養育雛鳥。牠們會幫助建築超過一半的鳥巢,且會在繁殖的過程中作為幫手,包括挖洞築巢、餵養雌鳥、孵化及餵哺雛鳥等,對雛鳥出生的數量有著很大的影響。 群落中約有50%的非繁殖的成員會成為幫手,是否成為幫手或提供協助很多時要視乎牠們的親屬密切度。非繁殖成員很多時會成為遺傳近親的幫手。當要選擇成為哪個幫手時,牠們都會視乎親密的程度。故此,這種行為有助增加整體適應度。 未交配的雄鳥會跟蹤離開巢穴的雌鳥,將雌鳥壓在地上強姦。故雌鳥有時會生強姦者的蛋而非配偶的。 在繁殖季節,雌鳥平均產3-8枚卵,產卵期其因地而異,以降雨和氣溫決定:在肯尼亞是4至6月,在讚比亞和安哥拉是8月至9月,在津巴布韋是2月和4月,在南非是9月至10月。 [2]

蜜蜂殺手的繁殖策略

剛剛成年的白額蜂虎,經常會「幫助」自己父母照顧新出生的幼鳥。有時候鄰居也會自告奮勇地無償提供保姆服務。 絕大多數情況下,這種幫忙是自願的,但在1996年時,動物學家發現白額蜂鳥的這種幫忙是與眾不同的,年輕的白額蜂虎被強迫幫忙照顧它的弟弟妹妹,手段甚至有些卑鄙。 當自己已經成年的子女,找到心儀對象在談情說愛時,白額蜂虎父親便怒氣沖沖地從天而降,試圖把自己的子女撞落地面,把它的對象嚇跑。要是兒女們企圖挖個穴,自立門戶,白額蜂虎父親便火速趕往現場,把挖出來的土再填回去。要是子女找到了被遺棄的巢穴,準備入住時,白額蜂虎父親再次出現,直接把洞口封住。 白額蜂虎父母的強迫子女做保姆的做法,看起來十分自私、卑鄙,但這也是它們代代相傳的「規矩」。白額蜂虎的種群也因為這樣的「規矩」而生生不息。 鄰居自願做保姆:是琢磨著,哪家的丈夫活不長了,就自告奮勇過去幫忙照顧幼鳥,甚至修繕巢穴的事情也一併做了。等到那短命的丈夫真的死了,鄰居白額蜂虎便近水樓台先得月,娶了寡婦新娘,還有了現成的家。 一個白額蜂虎家庭里,這種鄰居保姆最多只能有兩隻,一隻公的,一隻母的,多了要打架的。[3]

分佈範圍

分佈於安哥拉、博茨瓦納、布隆迪、剛果、剛果民主共和國、加蓬、肯尼亞、馬拉維、莫桑比克、納米比亞、盧旺達、南非、斯威士蘭、坦桑尼亞聯合共和國、贊比亞、津巴布韋。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