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白背磯鶇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白背磯鶇
白背磯鶇[原圖連結]圖片來源

中文學名:白背磯鶇
學名:Monticola saxatilis
界:動物界 Animalia
門:脊索動物門Chordata
綱:鳥綱
Aves 目: 雀形目 Passeriformes
科: 鶲科 Muscicapidae
屬: 磯鶇屬 Monticola
種: 白背磯鶇 M. saxatilis

白背磯鶇

白背磯鶇 : 屬小型鳥類(約為19厘米)。

分布地理 : 歐洲非洲亞洲西伯利亞蒙古印度巴基斯坦阿拉伯中國大陸。

中國分佈 : 新疆青海甘肅寧夏內蒙古河北江蘇等地。[1]

物種模式 : 產地在瑞典

保護級別 :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16年 ver 3.1——無危(LC)。

列入《伯爾尼公約》(Bern Convention)——附錄Ⅱ。[2] 引用錯誤:缺少 <ref> 標籤的結束標籤 </ref>

夏季雄鳥:與栗腹磯鶇的區別在缺少黑色臉罩,背白,翼偏褐,尾栗,中央尾羽藍。

冬季雄鳥體羽黑色,羽緣白色成扇貝形斑紋。雌鳥比藍磯鶇雌鳥色淺,上體具淺色點斑,且尾赤褐似雄鳥。

雄鳥

整個頭、頸,上背和肩輝藍色或灰藍色,嘴黑褐色,下背和腰白色或多或少沾藍色,翅上小覆羽與背同色,其餘翅上覆羽和飛羽黑色,腳褐色。[3]

除初級飛羽外,大都具白色端斑,較長的尾上覆羽棕栗色,其餘尾上覆羽灰藍色,中央一對尾羽褐色或暗褐色,基部棕栗色,其餘尾羽棕栗色、胸、腹至尾下覆羽棕色。

雌鳥

雌鳥自頭頂至腰灰褐色或褐色、具黑色次端斑和白色端斑,在上體形成鱗狀斑。

翅上覆羽和飛羽暗褐色具黑色次端斑和白色端斑。

尾上覆羽棕栗色,中央一對尾羽暗褐色,基部棕栗色,外側尾羽棕栗色。

頦、喉污灰白色,喉兩側具暗褐色次端斑,其餘下體皮黃白色或棕黃色、具暗褐色鱗狀次端斑。

虹膜

暗褐色。

棲息環境

多見於海拔較高的地區以及活動於高山坡地草甸岩石間灌叢中。

生活習性

多單獨或成對活動,遷徙季節亦見成鬆散的小群。

行為

主要在地上活動和覓食,既能在地上慢步行走,也能跳躍和疾速奔跑,有時也棲於石頭上或灌叢上,慢慢地上下擺動著尾,當發現活動的昆蟲時,才飛去捕食。鳴聲清脆、婉轉。

有時與其他鳥混群。炫耀時雄鳥尾羽展開振翅飛行,下落時兩翼及尾展開輕滑而下。

鳴叫聲

包括清晰的「diu-a-chak」及似伯勞的輕柔串音「ks-chrrr」。鳴聲似藍磯鶇,但較輕柔而流暢。

遷徙

在中國主要為夏候鳥,每年3-4月遷來中國繁殖,10-11月遷走。

覓食

主要以昆蟲為食,也吃植物果實種子

繁殖方式

繁殖期,每年5-7月,通常營巢於山岩岩壁縫隙間和岩石間。

巢築

主要用枯草莖、草葉和草根構成,內墊有鬚根和細草莖,有時也墊有獸毛和鳥類羽毛,結構較粗糙,隱蔽甚好。

巢狀

巢呈碗狀或杯狀。

孵化

每窩產卵4-6枚。

卵淡藍色或藍綠色、偶爾在鈍端被有少許紅褐色 ,卵的大小為23-30毫米×17-21毫米。

孵卵由雌鳥承擔,雛鳥晚成性。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