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登上世界最高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崑劇表演藝術(劇照)原圖鏈接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登上世界最高峰》,崑劇《登上世界最高峰》1960年7月北方崑曲劇院在北京人民劇場首演的新崑曲。

劇目介紹

1960年,中國登山隊由北坡登上了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瑪峰。消息傳向五洲四海,人民歡欣鼓舞。北方崑曲劇院以極高的愛國主義熱情,編演了這本現代戲。由金紫光、趙戈風、黃勵、魯田編劇。把現實中登山隊的史占春、許競、王富洲三人合為一人一史競洲隊長,保留藏族登山英雄貢布,增加一位女醫生,着力描繪我國登山隊不怕犧牲、克服萬難、勇於攀登的精神。排演集中了河北、遼寧和北京二省一市的藝術力量,運用許多高難度武功技巧,藝術地反映攀登雪山的艱辛。演出得到國家體委、特別是登山隊員們的熱烈歡迎,觀眾們也樂於看到這樣一出別開生面的「新崑劇」。但因有人說此劇「不像崑曲」而未能多演。

該劇導演金紫光、趙戈風、倪仟等。作曲樊步義、吳南青、陸放、傅雪漪。舞美設計魯田、段純麟等。由叢兆桓飾史隊長,李淑君飾女醫生,謝宗俊飾貢布,戴祥麒、周萬江等飾登山隊員。

中國戲曲

戲曲是我國傳統的戲劇形式,是我國最具有民族特點和風格的藝術樣式之一。其最早可以追溯到上古時代用來娛神的原始歌舞。《尚書堯典》上說:「於!子擊石拊石,百魯率舞。」《呂氏春秋古樂》上也說:「昔葛天氏之樂,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闕:一曰《載民》,二日《玄鳥》,三日《遂草木》四日《奮五穀》五日《敬天常》六曰《達帝功》,七曰《依地德》八曰《總禽獸之極》。」 如在許多古老的農村, 還保持着源遠流長的歌舞傳統,如「儺戲[1]」;同時,一些新的歌舞如「社火」、「秧歌」等適應人民的精神需求而誕生。正是這些歌舞演出,造就出一批又一批技藝嫻熟的民間藝人,並向着戲曲的方向一點點邁進。《詩經》里的「頌」,《楚辭》里的「九歌」,就是祭神時歌舞的唱詞。從春秋戰國到漢代,在娛神的歌舞中逐漸演變出娛人的歌舞。從漢魏到中唐,又先後出現了以競技為主的「角牴」(即百戲)、以問答方式表演的「參軍戲[2]」和扮演生活小故事的歌舞「踏搖娘」等,這些都是萌芽狀態的戲劇。

視頻

登上世界最高峰 相關視頻

崑曲行當舞台展示 表演 北方崑曲劇院
中國戲曲角色之男旦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