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痤瘡丙酸桿菌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痤瘡丙酸桿菌原圖連接圖片來源於

痤瘡丙酸桿菌(學名:Propionibacterium acnes),是和皮膚疾病粉刺息息相關的一種生長相對緩慢的典型革蘭氏陽性厭氧菌(杆狀)。屬於皮膚的正常菌群,一般寄居在皮膚的毛囊及皮脂腺中。它會引起慢性瞼炎以及眼內炎,特別是後者還需要眼科手術解決。細菌的基因組中序列化工作中已經進行的一項研究顯示,一些基因會控制產生分解皮膚和免疫原性蛋白的酶。

基本介紹

痤瘡丙酸桿菌(Propionibacterium acnes),也稱痤瘡桿菌、瘡皰丙酸桿菌,是造成青春痘的主要細菌。基因組研究顯示該細菌的幾個基因能夠製造一些分解皮膚組織的酶和免疫原性的蛋白質。

痤瘡丙酸桿菌是一種革蘭染色陽性的厭氧短桿菌,細胞內寄生,屬於皮膚的正常菌群,一般寄居在皮膚的毛囊皮脂腺中。隨着青少年的發育成熟,毛囊口出現角栓,皮脂腺分泌功能也明顯增加,因皮脂含有較多脂肪酸等成分,適合P. acnes的生長及繁殖,從而成為痤瘡最主要的病因之一。

原理

痤瘡丙酸桿菌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分子中第八位羥基的電離常數大小。痤瘡丙酸桿菌在被污染飼料中的含量一般較低,對大多數動物的毒性較痤瘡丙酸桿菌小。因此,飼料檢測時可以不考慮,主要分析痤瘡丙酸桿菌含量。用色氨酸、纈氨酸賴氨酸等氨基酸取代痤瘡丙酸桿菌分子中的苯丙氨酸,獲得了一系列痤瘡丙酸桿菌類似物,其中酪氨酸、纈氨酸、蘇氨酸和丙氨酸取代類似物的毒性最強,蛋氨酸、色氨酸和穀氨酸取代類似物次之,谷酰胺和脯氨酸取代類似物的最低。自然界也存在痤瘡丙酸桿菌的蘇氨酸、羥脯氨酸和賴氨酸取代類似物。

臨床意義

人們曾認為是巧克力和炸薯條引起痤瘡,但事實上這種皮膚問題是由激素、死皮油脂和細菌(即痤瘡丙酸桿菌)等多種因素造成的。雖然沒人清楚是什麼原因導致痤瘡通過皮脂腺感染的,但是我們清楚,痤瘡丙酸桿菌生活在我們毛孔里的脂肪酸上,當毛孔被堵塞時,它們就會瘋狂生長,分解飽和脂肪酸,產生大量的游離脂肪酸,這些脂肪酸通過毛孔滲入皮膚,引起皮膚應激反應,產生粉刺、紅腫等,葡萄狀球菌等細菌通過流出的膿液粘在皮膚上,導致皮膚組織受損。利用過氧化苯甲酰和丁香油等很多天然抗菌素可殺死痤瘡丙酸桿菌,但是四環素不行,因為痤瘡丙酸桿菌已經對它產生耐藥性

據調查正常皮膚每平方時有104個本菌,在臨床標本中常可檢出,本菌能使皮酯中的類脂形成長鏈脂肪酸,刺激局部並引起皮脂管梗阻。本菌也是最常見的污染菌.

痤瘡丙酸桿菌敏感的中藥:

視頻

什麼是痤瘡?痤瘡形成原理動畫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