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材料人工器官專業委員會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生物材料人工器官專業委員會本專委會於2005年5月14日在清華大學化學館成立,並進行第一次學術交流。十一位委員新老結合,六位材料委員,五位是醫務工作者,據不安全統計5年中各委員主持與參加國家973、863、自然基金、北京市重大項目,至少十項,獲得經費約1200萬元。
5年來共舉辦5次全體委員學術交流會,委員還分別組織和參加了國際國內會議多次。為推動交叉學科發展做出了貢獻。
全體委員參加了歷屆全國再生醫學學術研討會暨全國血管外科與組織工程研討會(2007-2009)。谷湧泉副主任委員主持大會,醫學界、材料界、組織工程界、幹細胞治療界着名院士、專家做了報告,
我專委會委員參加了歷屆全國高分子年會(2006-2009),六人參會,發表論文[1]21篇。
研究方向:
圍繞臨床需求,開展具有引導/誘導組織再生修復生物材料、組織工程相關生物材料、跨屏障生物材料、智能型藥物/基因/疫苗遞送系統等方面研究;以及相關生物材料與醫療器械先進製造技術、安全性評價、臨床轉化應用等。
科研團隊
研究員1名,副研究員3名,助理研究員4名,形成包括材料學、醫學、生物學多學科交叉、醫工結合的中青年科研團隊。
建有生物材料、組織工程、藥物製劑和生物學評價的科研平台,形成基於可降解天然高分子材料(膠原蛋白、蠶絲蛋白、纖維素等)和聚酯類合成高分子材料(聚乳酸等)的提取、改性、微粒/微囊化、膠束化以及複合加工成型(含3D打印)為特色的組織修復材料和藥物遞送系統構建體系。組建中國實驗動物學會屏障醫學專業委員會(主委)和中國微納米技術[2]協會納米技術分會納米生物材料專業委員會(主委);組建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耳鼻咽喉科專業委員會健康科普專家委員會(主委)。
科研成果
已完成和正在承擔的項目:中國醫學科學院醫學與健康科技創新工程重大項目;「863」計劃、「973」 計劃、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研究計劃、面上項目;國家外專局引智重點項目;天津市科技支撐計劃項目、天津市應用基礎研究計劃重點項目等國家級、省部級科研項目。
研究團隊以臨床實際應用為導向,開展了蛋白類天然高分子材料和聚酯類合成高分子材料的組織修復材料和藥物遞送系統的研製、應用以及成果轉化,尤其是膠原基可吸收縫合線、引導組織再生材料已獲得醫療器械註冊證並實現了產業化,膠原-羥基磷灰石複合人工骨修復材料進入臨床試用。
參考文獻
- ↑ 為什麼現在發表論文在本科學報上越來越難 ,搜狐,2017-11-27
- ↑ 納米技術是什麼原理?納米技術包含下列四個主要方面: ,搜狐,2022-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