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甘薯天蛾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甘薯天蛾

中文名稱:甘薯天蛾

拉丁學名:Agrius convolvuli

別稱:旋花天蛾、白薯天蛾、甘薯葉天蛾

:動物界

:節肢動物門 Arthropoda

亞門:六足亞門

:昆蟲綱 Insecta

亞綱:有翅亞綱

:鱗翅目 Lepidoptera

:天蛾科

:人面天蛾族

:蝦殼天蛾屬

:甘薯天蛾

分布區域:中國東南、華南、台灣等地

寄主:甘薯,葡萄,綠豆

甘薯天蛾,Agrius convolvuli,為鱗翅目(Lepidoptera),天蛾科蝦殼天蛾屬的一種昆蟲,主要危害扁豆、赤豆甘薯。初孵幼蟲潛入未展開的嫩葉內齧害,有的吐絲把薯葉捲成小蟲苞匿居其中啃食,受害葉留下表皮,嚴重的無法展開即枯死,輕者葉皺縮或葉脈基部遺留食痕,也有的食成缺刻或孔洞。影響作物生長發育。在華北、華東等地區為害日趨嚴重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甘薯天蛾

拉丁學名:Agrius convolvuli

別稱旋花天蛾白薯天蛾、甘薯葉天蛾

:動物界

節肢動物門 Arthropoda

亞門六足亞門

:昆蟲綱 Insecta

亞綱有翅亞綱

:鱗翅目 Lepidoptera

:天蛾科

:人面天蛾族

:蝦殼天蛾屬

:甘薯天蛾

分布區域:中國東南、華南、台灣等地

寄主甘薯葡萄綠豆

外形特徵

  • 成蟲

體長50mm,翅展90-120mm;體翅暗灰色;肩板有黑色縱線;腹部背面灰色,兩側各節有白、紅、黑3條橫線5前翅內橫線、中橫線及外橫線各為2條深棕色的尖鋸齒狀帶,頂角有黑色斜紋;後翅有4條暗褐色橫帶,緣毛白色及暗褐色相雜。

球形,直徑2mm,淡黃綠色。

  • 幼蟲

老熟幼蟲體長50一702nm,體色有兩種:一種體背土黃色,側面黃綠色,雜有粗大黑斑,體側有灰白色斜紋,氣孔紅色,外有黑輪;另一種體刀綠色,頭淡黃"色,斜紋白色,尾角杏黃色。

長56mm,朱紅色至暗紅色,口器吻狀,延伸捲曲呈長橢圓形環,與體相接。翅達第4腹節末。

生長繁殖

在北京1年發生1或2代,在華南年發生3代,以老熟幼蟲在土中5-10cm深處作室化蛹越冬。在北京成蟲於5月或10月上旬出現,有趨光性,卵散產於葉背。在華南於5月底見幼蟲為害,以9-10月發生數量較多,幼蟲取食榮菜葉片和嫩莖,高齡幼蟲食量大,嚴重時可把葉食光,僅留老莖。在華南的發育,卵期5-6天,幼蟲期7-11天,蛹期14天。[1]


分布及習性

白薯天蛾活躍於日出及黃昏時,有趨光性。其幼蟲以旋花屬(Convolvulus)植物為食,這也是其種加詞convolvuli的來由。而"白薯"天蛾則是取名自其嗜食番薯屬植物。其比身體更長的喙允許其可以吸食一些有漏斗狀花的植物的花蜜。

防治方法

必要時噴灑30%克蟲神乳油1500倍液、2.5%溴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或Bt乳劑600倍液,防效優於辛硫磷馬拉硫磷敵敵畏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