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甘肅白水江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網絡 的圖片

甘肅白水江國家級自然保護區1978年經國務院批准建立,位於甘肅省最南端,行政區劃上隸屬隴南市武都區、文縣的9個鄉鎮。總面積為1837.99平方公里,區劃為核心區901.58平方公里、緩衝區261.32平方公里、實驗區675.09平方公里,森林覆蓋率為87.3%。2000年11月加入世界人與生物圈[1]

甘肅白水江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中國以保護大熊貓為主的三個重點保護區主一,甘肅省唯一具有北亞熱帶生物資源的自然景觀區。甘肅白水江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主要保護對象是大熊貓、珙桐等多種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及其賴以生存的自然生態環境和生物多樣性。

歷史沿革

甘肅白水江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前身是1963年在讓水河、丹堡河施業區內劃定的3.96萬公頃自然保護區,1978年5月31日,省革命委員會批准建立甘肅省白水江自然保護區,包括原白水江林業局的白馬河、讓水江、碧口、丹堡河、紅土河5個施業區。1979年8月,根據林業部批示精神,保護區暫定名為「林業部白水江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實行以部為主的部省雙重領導體制。

1982年元月,實行部、省、地三級管理,並明確了各級的管理職責。1990年6月林業部通知更名為「甘肅白水江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1992年2月,甘肅省將原隴南地區管理的六項工作收歸省林業廳管理,恢復到1982年以前的管理體制。同年將文縣林業局管理的岷堡溝保護站移交管理局管理。

地理環境

位置

甘肅白水江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甘肅省境最南部,北緯32°35'~32°55',東經104°7'~105°22'。主體部分位於岷山山系的摩天嶺北坡,另一部分位於白龍江北岸西秦嶺山地的小團魚河上游紅銅河流域。。行政區劃上隸屬隴南市武都區、文縣的9個鄉鎮。

保護區東南至西北分別與四川省青川、平武、九寨溝縣相鄰,北部至東北與甘肅武都、康縣接壤,南部與四川唐家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連成一片。

地貌

甘肅白水江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屬岷山山系,自西北向東南傾斜,起伏劇烈,屬深切割的山地,地勢陡峭,主要山峰有摩天嶺、淨各留山、高峰山、雙貓山等,最高海拔3837米,最低海拔595米,一般高度為2500~3100米之間,山頂平緩,岩石裸露,山間河谷深陷,地度大多都在45℃左右。

氣候

甘肅白水江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氣候年均溫15℃,極端低溫-7.4℃,極端高溫37.5℃,無霜期高山為140天,低山為338天;年降水量平均800毫米,7、8、9月為主要降雨季節

水文

甘肅白水江國家級自然保護區[2]水系有白水江和白龍江,支流有白馬峪河、丹堡河、小團魚河、讓水河等,為嘉陵江上游,屬長江水系。

區域範圍

甘肅白水江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總面積為223671公頃,區劃為核心區97329公頃、緩衝區26032公頃、實驗區100310公頃,森林覆蓋率為為82.7%。東起董家山,西至石埡子梁,東西長104公里,南達甘、川省界,南北寬6~8公里。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