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瓊·蒂蒂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瓊·蒂蒂安Joan Didion,1934年12月5日~),是美國小說家、傳記作家散文家。最為人所知的小說作品《奇想之年》獲得2005年美國國家圖書獎,入圍普利策獎[1]及國家書評人獎。蒂蒂安曾在紐約擔任記者,自柏克萊畢業後,擔任過紐約《時尚》雜誌編輯。出版過五本小說,和七本非小說作品。

生平

蒂蒂安1934年12月5日出生於加州的沙加緬度,她回溯自己最早開始書寫的記憶是五歲,儘管她聲稱她在第一本作品出版前,從未視自己為一名作家。蒂蒂安閱讀觸手可及的所有書籍,甚至需要她母親的書面許可,才能在年少時從圖書館借出的「成人'書籍,特別是傳記。她被認為是一名害羞、充滿書卷氣的孩子,之後透過公開演講促使自己克服社交焦慮。

蒂蒂安曾就讀幼稚園和一年級,但由於她的父親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在美國陸軍航空兵團服役,加上她的家人經常性的搬家,她沒有定期上學。1943或1944年初,她的家人搬回沙加緬度,而她的父親前往底特律進行第二次世界大戰防務契約的協商。蒂蒂安在2003《我從何而來》的回憶錄提到,經常性的搬遷讓她覺得自己像是個永遠的局外人。

1956年,蒂蒂安自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畢業,獲得英語文學士學位。大四的時候,她在《時尚》雜誌贊助的"Prix de Paris"比賽中獲得第一名,並在該雜誌獲得了一份研究助理的工作,並寫下一篇舊金山建築師威廉·伍斯特的故事。

代表作品

小說

  • 《河流奔涌》(Run, River,1963年)
  • 《順其自然》(Play It As It Lays,1970年)
  • 《祈禱書》(A Book of Common Prayer,1977年)
  • 《民主》(Democracy,1984年)
  • 《他最不想要的東西》(The Last Thing He Wanted,1996年)

散文

  • 《向伯利恆跋涉》(Slouching Towards Bethlehem,1968年)
  • 《白色專輯》(The White Album,1979年)
  • 《薩爾瓦多》(Salvador,1983年)
  • 《亨利之後》(After Henry,1992年)
  • 《政治小說》(Political Fictions,2001年)
  • 《我從何而來》(Where I Was From,2003年)
  • 《定見:自9.11以來的美國》(Fixed Ideas: America Since 9.11,2003年)
  • 《老派蒂蒂安》(Vintage Didion,2004年)
  • 《奇想之年》(The Year of Magical Thinking,2005年)[2]
  • 《為了生存我們欺騙自己》(We Tell Ourselves Stories in Order to Live)

(South and West: From a Notebook,2017年)

電影劇本

(The Panic in Needle Park,1971年)

  • 《一顆新星誕生》(A Star Is Born,1976年)
  • 《真實告白》(True Confessions,1981年)

(Up Close & Personal,1996年)

  • 《偶然》(As it Happens,2012年)

視頻

瓊·蒂蒂安 相關視頻

獲獎科幻視覺短片《偶然》

參考文獻